2025骁龙峰会今天开幕 安蒙提出了塑造AI未来的六大核心趋势

安蒙把今年的骁龙峰会定名为“Ecosystem of You”——中文可以叫“以你为中心的生态”,也可以直白地译成“把用户当系统”。六大趋势像六支箭,射向同一个靶心:AI不再是功能,而是界面;不再是助手,而是操作系统本身。换句话说,骁龙想让每台终端都先问一句“你是谁”,再决定“我该怎么动”。

第一,过去,UI是图标、颜色、动画;未来,UI是“你”。手机看你一眼,就知你是游戏党还是短视频党;手表听你一句,就懂今天想跑步还是躺平。端侧算力把分析留在本地,既保护隐私,也让“适应”成为毫秒级反应。UI将像面具,自动贴合你的情绪与场景,而不再让你去设置里翻三级菜单。

第二,安蒙提出“Agent-first”:智能体才是新核心,手机只是其中一块屏。耳机、眼镜、手表都将直接与Agent对话,形成“去中心化”的终端星座。想象一个场景:你在厨房做饭,智能体通过耳机提醒“米饭已熟”,同时让眼镜弹出“关火”图标,手机却安静地躺在客厅——终端不再抢戏,而是各就各位。手机不会消失,但不再独霸“移动”二字。

第三,要支撑Agent,芯片架构得先“打散”。高通新一代处理器把NPU、GPU、CPU做成可拼接的“乐高”,任务来了,谁合适谁上。操作系统也要“感知化”,能记住用户习惯,也能随时遗忘(隐私秒删)。这是骁龙第一次公开喊话:我们卖的不再是SoC,而是“感知计算平台”。

第四,训练靠云,推理靠端,已成为共识。但安蒙再往前一步:让大模型在诞生之初就支持“任务切片”。一段视频降噪,前半帧在端侧跑,后半帧甩给云,实现毫秒级切换。模型不再分“大小”,而是分“远近”——离用户近的负责快,离数据远的负责深。

第五,云端数据很大,却常缺失“附近的气味”。高通的方案是让终端自己喂自己:耳机记住你的步频,手表学会你的心跳,然后把脱敏参数回传到区域云,训练出更懂“这条街”的模型。边缘数据不再是“上传”,而是“回流”,形成会呼吸的“自适应网络”。

第六,6G在安蒙口中,不只是更快的网,而是“感知网”:基站能测风速、路面能传温度、车灯能当雷达。终端与基站将共同绘制一张“实时地球纹理”,供AI随时调用。高通已启动6G原型研究,目标2028年预商用。届时,数字与物理的边界将像水墨一样晕染。

趋势很性感,现实却留了三道冷问:其一,隐私开关。Agent要记住用户“一切”,数据是留在终端,还是流向广告算法?高通强调“边缘侧处理”,可一旦APP索权,用户仍可能用隐私换便利。其二,碎片化陷阱。终端去中心化后,不同品牌Agent如何对话?若无统一协议,用户将被锁进新的“生态孤岛”。其三,能耗黑洞。终端全天候“看、听、记”,意味着传感器、NPU持续唤醒,电池寿命与发热量将面临“边际递减”。AI越懂你,电越不经用,谁为这份“关心”买单?

安蒙用六大趋势描出一幅未来草图:终端围绕你旋转,模型根据你进化,网络因你而感知。高通想卖的不再是芯片,而是“数字化分身”,让每一台设备都成为你的“外接器官”。当AI成为界面,人类终于摆脱“去适应机器”的千年惯例,反过来让机器适应血肉。这会是一场真正的交互革命,也会是一场关于“谁掌握你”的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