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举办智能世界2035系列报告发布会 并发布面向智能世界的2035十大技术趋势

当大多数公司还在用PPT描绘2030时,华为把时钟拨到2035。而且不是“畅想”,是“报告”。十大技术趋势,条条都写着“颠覆”二字:算力翻十万倍、AGI闯进物理世界、通信对象从90亿人扩到9000亿智能体……听起来像科幻脚本,但华为常务董事汪涛一句“探索未知,跃见未来”,把它拍在了实验室与产线的交界。于是,问题从“可能吗”变成“准备好了吗”?

趋势一把“通用人工智能”抬到C位,但强调“走向物理世界”才是成人礼。翻译过来:只会聊天的AI不算成年,能控制机器人拧螺丝、管理电网、开L4+汽车,才是AGI。华为给出的路径是“世界模型+多模态传感+实时控制”,让大模型不仅懂语言,还懂重力和扭矩。十年后,工厂夜班可能由一位“数字厂长”指挥,人类只在早晨查看报表。

算力的珠峰,十万倍高在哪?“算力增长十万倍”不是简单堆芯片,而是拆毁冯·诺依曼围墙——存算一体、量子计算、光芯片、二维材料齐上阵。可以想象,2035年的手机终端算力堪比今天的一台超算,自动驾驶汽车里跑着“边缘超算”,每焦耳能源所换来的比特,将呈指数级放大。届时,“计算”不再是资源,而是空气。

数据与能源是AI的“新燃料”与“新瓶颈”。数据将成为新石油,AI存储需求500倍增长,Agentic AI将改写存储范式——冷热分层、语义压缩、存算融合,一切为了让数据“随时可燃烧”。但能源成为紧箍咒:训练一次万亿模型,可能耗尽一座小镇的电量。于是趋势十提出“Token管理瓦特”——让人工智能去调度风光储能,每一度电都携带价格标签,算得起,也用得起。
人机界面从“点击”到“五感”。图形界面过渡到自然语言再过渡到五感融合,意味着未来交互不靠键盘,靠语音、手势、气味甚至肌电。手机App将退居幕后,成为AI智能体调用的“服务节点”。用户只需一句“安排周末”,系统便自动订车、订馆、规划路线,并把日程同步给同行伙伴。键盘与鼠标,或将成为博物馆藏品。

当L4+自动驾驶成熟,汽车成为“移动第三空间”,客厅、会议室、影院随时切换。方向盘收起,车窗变投影,座位旋转成沙发,通勤不再是“时间浪费”,而是“生活延伸”。华为已将车载光场屏、光场音响、光场显示塞进实验室,只差一座“世界模型”把道路、交通、能耗全部数字化。

十大趋势,像十条分叉的河流,最终汇入同一个方向。智能将像水电一样,无处不在,又不可或缺。2035并不遥远,今天的存储、芯片、模型、能源,就是河流的源头。对企业,是技术路线图;对个人,是能力指南针。当AI能编码、能设计、能调度能源,人类的价值将回到“创造”与“情感”。华为的报告,不是预言,而是邀请函,邀请我们从“使用者”变成“共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