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售价超70万的神车路虎揽胜极光L跌下神坛 现在只卖不到24万

“当年落地73万,还要排队加钱;如今24万能谈,销售倒茶递烟。” 9月19日,一条路虎揽胜极光L的报价截图,把汽车圈炸成大型“回忆杀”现场。有人唏嘘“神车跌落”,有人摩拳擦掌“抄底豪车”。但这场价格雪崩,远不止“捡便宜”那么简单:它是一部关于品牌、市场与消费心理的活教材,也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告诉所有车企:没有永恒的“神车”,只有永恒的“供需”。

2011年,极光以“揽胜家族最小成员”身份进口到中国,瞬间点燃富人圈。2.0T+6AT、全地形反馈、悬浮式车顶,设计惊艳到连宾利设计师都私下点赞。更狠的是“配额游戏”:每月全国只有几百台,4S店明码标价“加20万装饰”,落地直奔70万依旧一车难求。那时买极光,等于买到“小揽胜”身份,花一半钱,享受同款回头率。品牌溢价+稀缺营销,让极光成为“现象级硬通货”,甚至衍生出“提车拍照”产业链:车主喜提新车,第一件事不是兜风,而是在4S店门口拍张“我和加价单”的合影发论坛。信仰,就是这么被仪式感喂大的。

短短十年,极光从“加价20万”变成“优惠20万”。原因无非三把刀:国产“祛魅”,2015年奇瑞捷豹路虎工厂投产,极光本土化,产能从“月配额”变“流水线”,稀缺性瞬间消失。竞品“群殴”,宝马X3、奔驰GLC、奥迪Q5L加长又降价,30万区间挤满了“BBA光环”;而极光,设计不再惊艳,空间反而成短板。品牌“内卷”,揽胜家族推出星脉、发现运动,价格下探到40万内,极光“最小揽胜”光环被兄弟车型亲手拆掉。三刀下去,极光从“奢侈品”沦为“轻奢”,再从“轻奢”滑进“大众豪华”泥潭。2023款官方指导价38.98万,终端直接打7折;2024款清库,23.98万“裸车价”横空出世,相当于用一台本田雅阁的钱,买一辆“路虎揽胜”。价格倒挂,不是销售疯了,是库存压力真的顶到了天花板。

23.98万就能开走路虎,听起来像“捡漏”,但老车主会提醒你:极光的使用成本,依旧“很揽胜”。保养:小保1500,大保4000,同级最贵;配件:大灯总成3万,后视镜1万,BBA看了都摇头;油耗:市区12L起步,堵车轻松15L,油价8块时代,一脚油门就是一杯喜茶。更现实的是保值率:新车24万,三年后卖15万都难,因为“骨折价”已写进消费者心智。所以,抄底之前先问自己:我能否接受“买得便宜,用得贵”?如果答案是肯定,极光依旧是“30万内最香社交货币”。

极光的滑铁卢,给所有品牌上了一课:品牌溢价像股票,涨得越高,摔得越疼。当年靠设计+稀缺封神,如今被空间+油耗反噬;当年“加价”是身份象征,如今“打折”才是求生手段。但别急着嘲笑路虎,BBA的“指导价游戏”也在松动,只是极光先撕破脸皮。消费降级时代,“面子”让位于“里子”,“情绪价值”必须让位于“使用价值”。谁能把保养成本、油耗、保值率做到“真·平民”,谁才能接住下一波“理性消费”的接盘侠。极光用七年时间,从“信仰”变成“谈资”,这不是车的失败,是市场的成熟。

如果你真想“抄底”,别把极光当“豪车”,把它当“时代标本”。它教会我们:没有永远的神车,只有永远的供需;没有永恒的溢价,只有永恒的成本。23.98万,你可以得到一辆设计依旧惊艳、品牌依旧响亮的路虎,也必须接受它的高油耗、高保养、高贬值。这不是“捡漏”,这是“双向选择”,你选择了它的光环,它选择了你的钱包。极光跌落神坛,却跌出了一份清醒:买车之前,先算清“五年总账”;买车之后,别忘了“加油口”也是“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