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冤家”变成“新同桌” 黄仁勋陈立武同框直播 宣布达成合作
- 科技快讯
- 15小时前
- 10热度
16年前,英伟达GPU被英特尔芯片组拒之门外,黄仁勋怒拍桌子“老死不相往来”;16年后,50亿美元注资、2.15亿股入手,一句“历史性合作”把恩怨翻页。今天凌晨的直播里,黄仁勋穿黑皮衣、陈立武着蓝衬衫,同框像极了一对“破冰双人舞”:一个说“摩尔定律需要新舞伴”,一个答“IDM 2.0欢迎新股东”。半导体最硬核的“双英会”,终于从推特互怼变成资本同桌。市场用股价投票:英伟达盘后+3.7%,英特尔+6.1%,资本在狂欢,行业却在暗暗掂量,这笔“和解买卖”,到底买下了什么未来?
一场芯片组引发的血案 2009年,英特尔停止向英伟达授权前端总线,芯片组业务瞬间休克;黄仁勋怒斥“垄断”,英特尔反呛“GPU只是副业”。此后PC生态一分为二:英特尔CPU+核显守桌面,英伟达GPU抢数据中心,井水不犯河水。裂痕深处埋下今天合作的伏笔:英特尔缺AI故事,英伟达缺制造产能,16年后再坐一桌,发现彼此仍是“最互补的陌生人”。
50亿美元买不了控制权,但买得到“产能门票” 4.91%股权,第四大股东,黄仁勋明确表示“不谋求董事会席位”,潜台词:我投的是产能,不是政治。英伟达H100、B100排队等台积电,月产能以“千片”计;英特尔IFS 18A节点2025年量产,月产能可达“万片”。把GPU die交给英特尔代工,既分流台积电压力,又拿到美国本土fab,地缘安全直接拉满。50亿美元,买的是一张“产能船票”,更是“美国制造”的通行证。
IDM 2.0的“外援”,英特尔需要AI故事,英伟达需要制造肉身 帕特·基辛格高喊IDM 2.0,但先进制程烧钱如烧纸,客户名单却只有亚马逊、联发科寥寥几家。英伟达入股,等于给IFS贴上“AI认证”——GPU龙头都敢用,你还怕什么?对英特尔,AI故事不再只是PPT;对英伟达,拿到Intel 18A工艺,可提前半年试产Blackwell下一代,功耗再降15%,性能再涨20%,台积电不再是唯一答案。各取所需,是资本最浪漫的文案。
AMD、高通、苹果怎么看? 英伟达+英特尔组合,瞬间形成“CPU+GPU+Fab”闭环,AMD最尴尬。自家GPU也靠台积电,CPU刚换Intel 20A,如今大客户变竞争对手;高通、苹果则担心Intel 18A产能被“大股东”插队,美国芯片本土化加速,非美系厂可能面临“产能饥饿”。更微妙的是政治层面:美政府520亿美元芯片补贴正在发放,英伟达这笔“私人订单”无疑给华盛顿送上投名状,“把AI留在美国”从口号变成资产负债表。
历史性和解背后,摩尔定律的“新舞伴”还是“旧伤疤”? 直播尾声,黄仁勋说:“世界不需要两家一样的公司,但需要一条更弹性的供应链。”弹性背后,也埋着风险:文化差异、工艺磨合、客户优先级、专利交叉,任何一颗雷都可能让“世纪握手”回到“世纪互怼”。但半导体向来如此——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产能焦虑。16年前分手,是因为PC时代各守各的护城河;16年后再牵手,是因为AI时代需要“CPU+GPU+Fab”三位一体。
50亿美元,买不下英特尔,却买下了“美国制造”的最后一块拼图;买不下GPU霸权,却买下了AI时代的产能保险。资本市场用阳线庆祝,行业内部用“且看且珍惜”观望,毕竟,上一次“双英”同框还是剑拔弩张,这一次同框已是资本连理。未来能否真的“一起向光”,要看工艺磨合、客户排期、政府补贴的三重奏能否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