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德拉救微软于创新窘境,苹果库克之后谁能扛AI大旗?
- 热点
- 7天前
- 26热度
2024年底,苹果距离成为全球首家4万亿市值公司仅有一步之遥,然而这一小步,如今却成了难以跨越的天堑。7月9日,英伟达率先突破,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7月31日,微软紧随其后,成为第二家站上这一高峰的企业。在同行的耀眼光芒映衬下,苹果的2025年显得格外落寞。当标普500指数呈现上涨态势时,苹果股价却逆势暴跌,市值一度跌落到3万亿美元关口之下。
AI困境:市值动荡的根源
苹果市值的大幅动荡,背后是外界对其在AI领域停滞不前的深深担忧。6月的WWDC本应是苹果展示AI实力的重要舞台,却被外界批评为“近年来最令人失望的开发者大会”。本应成为“苹果智能”核心的新版Siri语音助手推迟发布,苹果花了大量时间介绍的许多AI功能,如实时翻译、跨App内容识别等,在安卓手机上早已实现。就连在大会上做介绍的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都显得底气不足,尴尬地承认让Siri更加个性化的功能还需更多时间才能达到高质量标准。
费德里吉表示,苹果将在开发者软件中搭载代码补全工具和OpenAI的相关功能,并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部分AI基础模型的底层架构。分析师推测,这显示出苹果将AI领域重点放在后端基础建设而非前端交互。然而,苹果在AI领域乏善可陈的表现,说明公司遇到了技术瓶颈,尚未开发出外界期待的“多模态”模型。有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在使用尖端大语言模型升级Siri时困难重重,模型无法对语音指令做出更复杂的响应,而OpenAI等“后来者”从零开始构建生成式AI语音助手却未遇到类似问题。有投资机构认为,苹果距离推出“真正的AI助手”至少还需3年,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技术整合的速度,在AI领域的落后可能给苹果带来“生存性风险”。
财报曙光:短暂喘息的机会
值得庆幸的是,最新一季财报让苹果稍微松了口气。当地时间7月31日,苹果发布了截至6月29日的2025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本季度,苹果总营收94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是2021年12月以来最强劲的季度营收增长;净利润234.34亿美元,同比增长9%。报告期内,大中华区营收153.69亿美元,同比增长4%,此前大中华区营收已连续两个季度缩减,此次扭转颓势的直接原因是中国政府为电子产品提供的“国家补贴”。库克透露,iPhone累计出货量已超过30亿台,得益于顾客极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所有品类和区域市场的活跃设备现有使用量再创历史纪录。核心业务稳健的成绩与用户的忠诚度,是苹果在AI领域采用稳扎稳打策略的底气,但市场的耐心终究有限,苹果在舒适区待得太久,习惯性的保守战略让外界越发质疑其在AI时代还能领先多久,就连苹果内部也充斥着担忧。
财报发布后,库克罕见地在乔布斯剧院举行了苹果的员工大会。会上,库克介绍了公司的AI发展前景以及一系列产品计划,再次强调了苹果长期以来的“后来居上”风格。副总裁费德里吉则解释了Siri升级延期的原因,称最初想做一个混合架构,融合两套不同系统的Siri版本,但后来意识到无法达到苹果的质量标准,目前转向开发全新端到端架构,该项目由Vision Pro负责人迈克·罗克韦尔团队主导。
团队动荡:AI之路的坎坷
尽管苹果在表面上表现得较为轻松,但实际上,其AI团队今年以来始终处在动荡之中。2018年,苹果从谷歌挖来约翰·詹南德雷亚担任AI负责人。AI领域需要先投入大额资金,边开发边琢磨产品形态,但苹果习惯先确定最终目标再开发产品,因此詹南德雷亚许多设想和资金需求得不到费德里吉的认可。ChatGPT横空出世后,苹果才开始组建开发大语言模型的AI团队,由于进展缓慢,不得不和谷歌、OpenAI等竞争对手就技术合作开展谈判。詹南德雷亚力主采用谷歌Gemini,但苹果企业发展团队更看好OpenAI,最终后者取得胜利。作为空降高管,詹南德雷亚一直没有融入苹果的核心领导团队,其管理风格宽松,领导能力并不出众,当行业形势骤变后,库克对其推动AI落地的执行力失去了信心。3月,詹南德雷亚被剥夺了包括Siri和机器人项目在内的开发控制权,在公司的话语权进一步降低。
今年初,苹果AI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明拟定了初步开源路线图,计划优先开放专为iPhone等移动设备优化的轻量化语言模型“Ajax LLM”,但遭到费德里吉明确反对,他认为开源会使苹果公开模型压缩算法细节,让同行对手有机会复现“以性能换体积”的端侧优化策略,丧失差异化优势。拒绝开源的决定引发AI团队强烈不满,7月,庞若明宣布离职,加入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AI团队的动荡让外界担忧苹果对顶尖人才丧失吸引力,不过苹果强调过去一年招聘的12000名员工有40%加入了研发部门,公司人才队伍整体稳定。苹果又在组建“Answers,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AKI)”团队,打造具备网页抓取与知识回答能力的AI机器人,该团队由前Siri负责人罗比·沃克领导,向詹南德雷亚汇报。
接班难题: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8月1日,64岁的库克正式成为苹果历史上任期最长的CEO,超过了乔布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舆论认为苹果COO杰夫·威廉姆斯会是库克的潜在接班人,然而,威廉姆斯在7月宣布将在今年内退休。苹果表示,运营高级副总裁萨比赫·汗将接任COO,他在过去六年负责苹果的全球供应链,行事风格与库克极其相近。统计显示,能直接跟库克汇报的苹果高管半数已经超过60岁,管理层的年龄结构暴露出人员更新换代的紧迫性。外界担忧,一旦出现突发状况,苹果很有可能陷入“临时拼接”“多头管理”模式,造成动荡。库克一直没有透露过他所中意的人选,只提过人员应当“出自苹果内部”。
目前,外界认为主导M1芯片Mac产品线转型的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约翰·特努斯最有希望。他现年49岁,在高管团队中有年龄优势,个人成长轨迹符合苹果“设备优先”潜规则,行事风格温和谨慎,符合苹果调性。但也有批评人士认为,特努斯缺乏长远眼光,创新能力平庸,能够获得重用更多是靠着办公室政治和好人缘避开了有坑的项目,更适合担任辅助者。
或许,在寻找合适接班人上,苹果要向老对手微软学习。2014年,纳德拉接替鲍尔默成为微软的第三任CEO,彼时微软深陷创新者窘境,在移动互联浪潮中掉队,公司市值十年停滞不动。盖茨和鲍尔默看中了纳德拉在工作中的魄力和敏锐的市场眼光,纳德拉力推的“移动为先,云为先”战略让微软在AI时代抓住了机遇,成为更先站上4万亿大关的公司。
无论是在内部完成AI迭代,还是在外部竞争中重塑生态,在AI时代处于落后位置的苹果更需要一位有远见的、强有力的领导者,而不是一个善于执行的高级经理人。合理预测下,苹果大概率会找一位对AI终端新形态有着深入洞悉的悍将,而不是“第二个库克”。苹果的未来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可能,它将如何在AI浪潮中破浪前行,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