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奥特曼接受采访时称他更希望台积电扩大芯片产能 非转向Intel代工
- 科技快讯
- 19小时前
- 12热度
OpenAI掌门人山姆·奥特曼最近对着镜头轻描淡写:“我宁愿台积电能多造点芯片,也不急着把订单转向Intel。”话音落地,Intel股价当晚微跌1.3%,台积电ADR却放量上涨。看似一句个人偏好,实则把AI行业最敏感的供应链伤口撕开展示:当大模型算力需求每三个月翻一倍,谁能提供足够多的先进制程,谁就握有下一代创新的水龙头。奥特曼的“希望”背后,不只是商业选择,更是一场关于技术成熟度、地缘安全与产能红利的三角博弈。
技术时钟——3nm良率差距就是“算力时差”
台积电N3E良率已摸高至80%,同样节点Intel 20A(对标3nm)仍在客户端验证,量产时间表推到2025下半年。对OpenAI而言,一颗GPU晚到三个月,就意味着训练集群空转、模型迭代停滞、云客户转投竞品。良率每低10%,单片成本就要抬升15%,这笔账奥特曼比谁都精。把订单押给“尚需热身”的Intel,等于用AI巨头的现金流给新制程做“公测”,他当然摇头。
产能杠杆——“多造”比“多元”更现实
美国《芯片法案》补贴Intel的前提是“扩大本土先进产能”,看似给足政策红利,可建厂、买设备、调工艺至少三年。奥特曼等不了:GPT-5训练卡集群已预订5万颗B200,2024 Q4就要装机。台积电虽也被苹果、高通瓜分,但南京、台南、熊本三地工厂可立即扩产,加开“夜班”六个月就能把月产能提升15%。在“先活下去”面前,多元供应链的美德要让位于“立刻有货”的刚需。
地缘棋局——“去风险”不等于“去台积电”
华盛顿希望“美国设计+美国制造”闭环,OpenAI却看得更透:只要先进制程仍集中在东亚,任何“去台积”都是伪命题。与其把订单拆给良率不稳的Intel,不如让台积电把美国亚利桑那厂二期提前投产——既照顾“产地多元化”面子,也保住“性能不掉队”里子。换言之,奥特曼的“催产”实则是要台积电带着技术“搬家”,而非把产能留给Intel练级。
一句“催产”,揭开了AI时代的隐形瓶颈
奥特曼的表态,把行业遮羞布一把扯下:大模型竞赛早已不只是算法与数据的比拼,更是“谁能抢到更多3nm”的硬战争。Intel若想翻盘,必须证明20A的PPW与良率能同时追上甚至超越台积电,而不是靠补贴故事融资;台积电也需意识到,客户“催产”背后是对地缘风险的焦虑,亚利桑那厂若再延期,政策大棒随时可能落下。
对用户而言,这场看似遥远的“芯片暗战”决定了两件事:下一代AI应用能不能再快一点,以及我们为此该付多少电费与订阅费。毕竟,算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得先在一块指甲大的硅片上,被光刻机一笔一刻地“雕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