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态科放出“15号超级电能站”预告 是一款多口自带线氮化镓的充电站

10月10日,酷态科一条微博把充电器圈提前点燃——“10月14日,超级电能站见”。配图只有黑底白字与一条被光影切开的轮廓,却足以让网友把“多口自带线氮化镓”打在公屏上。毕竟,这家曾把120W充电器做到名片大小的团队,但凡预告里带“站”字,基本就是冲着“插排终结者”去的。当快充功率从30W卷到200W,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一个“电能站”?答案不在参数,而在桌面的狼狈:三条线互相缠绕,插头打架,出差还得带排插。酷态科想解决的,正是“最后一米”的电力焦虑。

过去氮化镓充电器主打“小”,但功率攀升后,多口版本反而越来越占地方,甚至因为重心外移容易掉落。酷态科把新品命名“电能站”,暗示两条思路:自带线集成,告别“线材蜈蚣”;扁平化重心设计,像mini排插一样贴在桌面,不再悬空。若爆料属实,2C2A四口+拉出线,单口最高140W,总功率控制在300W以内,意味着MacBook Pro、iPhone、iPad、Switch可同满载,却只占一个墙插。从“充电头”升级为“桌面电站”,氮化镓终于跳出“比小”怪圈,转向“比稳比整合”。

多口充电器常被吐槽“一掐就掉速”。酷态科在上代产品里已用“功率盲插”技术,这一次预计升级到V3.0:采用独立MCU+PD3.1协议栈,0.5秒侦测一次设备需求;当笔记本从100W降至60W,释放40W立即补给手机,全程无重启;支持PPS 28V/5A,兼容小米、vivo私有快充,不再“认线不认机”。换言之,把“排队打饭”变成“智能分餐”,才配得上“站”的称号。

300W总输出带来的发热堪比小暖气。酷态科或采用“夹层式”散热:上下铝制外壳做均温板,中间嵌入超薄热管,配合温控风扇启停阈值45℃。既避免持续风噪,也防止外壳烫手。氮化镓+MOS同步整流效率已超94%,再堆1%效率不如把热散快一点,这也是“电能站”与“砖头充”的本质区别。

参考同规格竞品,四口300W氮化镓站定价普遍599元起。酷态科若想延续“价格屠夫”人设,499元将是引爆点——比苹果96W单口充贵不了多少,却能一次解决全家桶。若再送一根240W CtoC编织线,基本预定了“双十一必买清单”。

充电头的终极形态,或许不是“更小”,而是“消失”——消失在桌面杂乱之外,只留下一个扁平、安静、有温度的“能量底座”。酷态科14日的“15号超级电能站”能否兑现这个想象,关键不在峰值瓦数,而在“插下去,桌面立刻清爽”的爽感。当氮化镓走出“比体积”的怪圈,转向“比整合、比体验”,充电器才真正从“配件”升级为“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