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入局“百镜大战”:首款自研AI眼镜本周发布,能否重塑行业格局?
- AI
- 2025-07-23
- 39热度
本周,科技界将迎来一则重磅消息——阿里巴巴即将发布其首款自研AI眼镜,正式投身“百镜大战”的激烈角逐。这一举措不仅是阿里在AI领域的重要布局,更可能为整个AI眼镜行业带来新的变革。
阿里AI眼镜:功能多元,生态整合
一位知情人士向《智能涌现》透露,阿里即将发布的这款AI眼镜,在功能上十分丰富。它具备市面上多数产品所拥有的基础功能,如语音助手、音乐播放、电话通话、实时翻译、会议纪要等,能满足用户日常生活中的多种需求。
不仅如此,这款产品还深度整合了阿里巴巴的生态资源,涵盖了地图、支付、购物等各类功能。“高德、支付宝、淘宝等技术团队都参与到了研发中。”上述人士表示。这意味着用户佩戴这款眼镜时,无论是出行导航、便捷支付,还是购物比价,都能通过眼镜轻松完成,真正实现了一“镜”在手,生活无忧。
在AI能力方面,基础模型将调用通义千问,而夸克则会针对学习、健康等方向训练垂类模型,为用户提供更精准、专业的服务。
硬件规格:超越对手,双版本亮相
据我们了解,这款AI眼镜在硬件规格上表现出色,有望超越Ray - Ban Meta智能眼镜。它将推出两个版本,分别是不带显示的AI智能眼镜和带显示的AI + AR智能眼镜,其中带显示的版本优先级更高。在硬件层面,眼镜采用了双芯片架构,即高通骁龙AR1 + 恒玄BES2800,这种配置将为眼镜的稳定运行和强大功能提供有力保障。
战略背景:AI To C业务的延展
这款AI眼镜是阿里自去年底整合AI To C业务后推出的首款AI产品,是阿里AI to C战略的重要延展。从2024年年底开始,阿里进行了一系列业务整合。先是通义应用团队调整至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随后,拥有To C硬件品牌“天猫精灵”的智能互联事业群与夸克团队相融合,这些团队均由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吴嘉统管。
团队融合后,阿里首款自研AI眼镜由天猫精灵硬件团队和夸克AI研发团队协同完成,主要负责人是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智能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他曾担任多款华为旗舰手机主架构师,主导研发了智能手机、游戏设备、机器人、XR设备及家庭移动终端等全系列智能硬件产品,拥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和深厚的技术底蕴。
行业现状:发展受限,瓶颈待破
目前,市面上的多数AI眼镜在应用场景上存在较大局限。一方面,由于技术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续航时间短、佩戴不适、配镜困难等,这使得AI眼镜产品主要停留在爱好者群体中,部分厂商的AI眼镜甚至遭遇了难产问题。
另一方面,在软件层面,市面上普遍的AI眼镜虽然具备拍照识别、翻译、导游、会议记录等功能,但这些功能还比较粗糙。例如,拍照、录像的分辨率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用户对高质量影像的需求。
销量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现状。在全球AI眼镜市场上,除了Meta的Ray - ban在三个季度内销量突破百万台外,其他品牌都还处于发展早期。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智能眼镜(含AR眼镜)销量大约11.6万台,其中AI拍摄眼镜仅1.6万台。
阿里入局:有望打破发展瓶颈
业务场景更为多元化的互联网巨头阿里的入场,有望改变这一局面。上述消息人士对《智能涌现》表示,如果阿里能在保证眼镜美观的前提下,结合夸克在AI、学习、存储等方面的优势,以及通过业务生态中的地图导航、扫码支付、淘宝比价、飞猪商旅提醒等更多生活高频场景的触达,就有可能打破当前AI眼镜生态碎片化、应用场景单一的发展瓶颈,让AI眼镜走进更多大众消费者的视野。
在软件层面,这款眼镜还将融入夸克AI助手的诸多能力。这半年里,阿里在大模型应用侧取得了多项进展,夸克从一款浏览器、搜索工具升级为“超级框”,如今已成为带有Agent(智能体)能力的智能助手。在更底层的模型上,推理速度加快、成本进一步降低,为端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这些能力加载在眼镜上,有望让AI眼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随身助手”。
行业趋势:巨头竞逐,新品迭出
AI眼镜行业虽然尚未迎来爆发期,但消费电子巨头、互联网大厂和创业公司都纷纷涌入,试图抢占大众消费市场。小米AI眼镜是近期备受关注的行业焦点。6月26日晚,小米发布首款AI眼镜,共有3个版本,价格1999元起,产品形态上基本对标Ray - Ban Meta,这也是小米走向更多普通消费者的一次尝试。
纵观其他玩家,不论是Meta等巨头,还是Rokid等明星初创公司,近期都在争相推出新品,覆盖日常支付、运动等更多生活场景。除了阿里,百度、字节等其他大厂也都在积极入局,他们拥有技术、资金以及生态优势。其中,百度的AI眼镜已经发布,但还未正式发售,字节的AI眼镜也已经规划已久。随着2025年下半年不少新AI眼镜的出货和正式发售,这将成为AI眼镜行业的重要节点,行业格局或许将因此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