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存集团召开了股份公司成立大会 标志着股份制改革已全面完成
- 科技快讯
- 1天前
- 11热度
9月25日,长江存储的母公司长存集团,悄然召开股份公司成立大会,首届董事会随之亮相。没有隆重的敲钟,没有铺天盖地的通稿,只有一句“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估值却已悄悄站上1600亿元。对于这家被视作中国存储芯片“火种”的企业,股改不是简单的“翻牌子”,而是把过去七年里堆叠的晶圆、专利、人才,一并折算成“资本语言”,为接下来的硬仗备好弹药。
技术基石——从“32层”到“232层”的跳跃
长存集团的核心资产,是长江存储。2016年成立时,32层NAND闪存尚靠进口;2023年,232层Xtacking 3.0已量产,技术节点与三星、SK海力士站在同一代。层数每翻一倍,就像把一座平房改建成摩天楼,存储密度、速度、功耗全面跃升。Xtacking把存储阵列与逻辑电路分开代工,再精准“拼积木”,既绕过专利墙,又缩短工艺周期。技术跳跃,是估值里最硬的那块“金刚石”。
产能基石——“厂房里的沙漠变绿洲”
武汉总部,一期到三期厂房总占地超13万平方米,相当于18个足球场。月产能达30万片晶圆,背后却是“设备-材料-零部件”全国产替代的拉锯战:光刻机来自上海,刻蚀机来自北京,靶材来自江西,物流车队来自武汉本地。1600亿估值,买的是一条“去美化”产线的雏形,也是一条“记忆之城”的骨架。
市场基石——“缺芯”窗口期的“国产替代”红利
2020年全球“缺芯”潮,让手机厂商第一次主动拨打长江存储的销售电话。荣耀、小米、联想相继导入国产NAND,长存产品从“能用”跃升为“好用”。2024年,长江存储在全球NAND市场份额已突破6%,相比2019年的“零”,是一条陡峭的上升曲线。资本算账,看的不只是当下利润,更是“国产替代”赛道里最大的那张船票。
估值泡沫?盈利尚未兑现,故事先上热搜
1600亿元,相当于一个半“联发科”,却对应着仍在爬坡的净利润。半导体周期如过山车,NAND价格2023年一度跌去60%,长江存储亦难逃亏损。投资者赌的是“国产替代”持续加速,但若技术迭代慢半拍,或全球产能过剩,估值可能迅速缩水。故事很性感,数字很骨感。
技术封锁——“设备脖子”仍在别人手里
尽管国产替代高歌猛进,最先进EUV光刻机仍无法进口,层数堆高到300层之后,精度与功耗将遇物理天花板。长存必须证明:Xtacking能在“非EUV时代”继续叠高,否则“技术代差”可能再次拉大。估值里,一半是信心,一半是“未被制裁的运气”。
资本耐力——“烧钱赛道”需要“长钱心态”
一条先进产线投资超100亿美元,回报周期长达7-10年。股改之后,引入战投、上市募资,只是拿到“入场券”。面对技术迭代、设备折旧、价格周期,长存需要“长钱+耐心”的陪伴,而非“下一季度财报”的拷问。半导体,是资本与时间的双重马拉松。
长存集团完成股改,意味着中国存储芯片从“实验室+补贴”阶段,正式跨入“市场+资本”阶段。1600亿估值,是资本市场对“技术自立”的一次定价,也是国家对“记忆安全”的一次背书。只有当年复一年地叠高晶体管、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1600亿才不只是数字,而是中国半导体记忆里,一段可被反复读取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