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链博会:人形机器人驱动,中国供应链崛起新征程
- AI
- 2025-07-23
- 41热度
2025年7月16 - 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CISCE)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举办。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此次链博会将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链推到了聚光灯下,成为全球产业链领域瞩目的焦点。
链博会聚焦:人形机器人驱动部件需求爆发
当下,人形机器人发展势头迅猛,特斯拉Optimus、小米CyberOne、兆威机电ZWHAND灵巧手等产品加速商业化进程。这一趋势使得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如丝杠、谐波减速器、电机等精密驱动单元迎来爆发式需求。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34亿美元,预计2025年、2028年将分别达约53亿美元、206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让相关驱动部件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第三届链博会吸引了全球650 +知名企业参展,其中国际参展商占比达35%,智能机器人所在的先进制造链展区更是全场焦点。参展企业普遍表示,人形机器人研发已从实验室阶段全面进入量产筹备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节奏显著加快。
在核心部件市场需求方面,随着量产临近快速扩张。行星滚柱丝杠因性能优势成为核心,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为例,全身14个线性执行器对应百万台量产规模下,丝杠市场规模将达140亿元;谐波减速器适用于轻负载部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全身14个旋转执行器对应百万台量产规模,市场空间约140亿元;电机方面,无框力矩电机(单台Optimus需28个)和空心杯电机(单台需34个)应用广泛。据QY Research预测,2030年全球无框电机市场规模将达12亿美元(2023年为6.7亿美元),2028年全球空心杯电机市场将达11.9亿美元(2023年为8.1亿美元)。
先进制造链展区:全产业链展示与新质生产力代表
第三届链博会设置的先进制造链展区,重点展示了从前端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加工到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的全产业链过程。高精驱动系统作为关键零部件的重要组成,是“新质生产力”在先进制造业中推动产业升级的典型代表。该展区热度极高。
中国供应链跨越:从跟跑到并跑
长期以来,高扭矩、高精密驱动产品被日本、德国企业主导。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制造工艺上取得突破,在链博会上集中展现。
技术精度持续突破,头部企业精密齿轮加工精度稳定在0.1mm级,寿命测试突破10万次,部分指标达到国际一线水平。应用场景快速拓展,从传统家电、汽车电子领域,加速向医疗设备、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高端领域延伸。链博会现场展示的适配人形机器人关节的传动模组引发广泛关注。产业链协同不断深化,依托链博会呈现的“先进制造链 + 供应链服务展区”协同生态,国内已形成从材料研发、精密加工到系统集成的完整配套体系,响应速度较海外企业提升30%以上。以兆威机电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链博会展示了从汽车领域迁移至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精密关节传动模组、空心杯电机、灵巧手等关键核心产品。
行业发展三大趋势:技术演进方向明确
从第三届链博会展示内容看,精密驱动行业正沿着三大方向加速演进。
智能化集成成为技术发展主流,融合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智能传动单元备受关注,可实现根据机器人运动状态实时优化传动效率的自适应调节功能。模块化解决方案成为市场新宠,“电机 + 减速器 + 编码器”一体化模组大幅降低了下游厂商的组装难度,多家企业在链博会期间达成了模块化产品采购意向。如兆威机电推出的灵巧手关节驱动模组,手掌直线电机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扭矩、精准控制和轻量化设计特点,为机器人灵巧手提供了人手般的灵活运动。国产化替代深化,随着技术成熟,国产传动部件在性价比和服务响应上的优势进一步凸显,链博会数据显示,先进制造链展区中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
第三届链博会作为全球产业链合作的重要平台,清晰展现了中国精密传动企业从“幕后配套”到“台前主导”的转变。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叠加链博会推动的全球供应链协同深化,具备技术沉淀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中国供应链有望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