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甘落后 启动ATOM计划:直指中国“千问”开源AI领先地位

8月6日,面对中国在开源人工智能(AI)领域如火箭般迅猛的发展态势,美国正心急火燎地推动一项名为“ATOM计划”的新战略,试图重建其在开源AI领域的领导地位。

近年来,中国在开源AI领域成绩斐然,让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ATOM计划”的核心举措是建立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的非营利性AI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将把精力集中在开发真正开放、可供全球开发者自由使用和改进的AI模型上。为了支撑大规模AI模型的训练与研发,实验室还规划了宏大的蓝图,将配备超过10000块最先进的GPU芯片,如此强大的硬件配置,足以彰显美国想要在该领域重振雄风的决心。

该倡议于本周一正式启动,一经推出便获得了众多行业领袖的联署支持。知名科技投资人比尔·格利、开源平台Hugging Face首席执行官克莱蒙·德拉昂、斯坦福大学教授克里斯·曼宁等十余位在科技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都纷纷表态支持,这无疑为“ATOM计划”增添了不少底气。

美国之所以如此着急推出这一计划,与中国在开源AI方面的出色表现密不可分。尤其是阿里巴巴推出的“通义千问”系列大模型,影响力持续扩大。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AI开发者倾向于使用通义千问开源模型,原因很简单,它性能强大且完全免费,这让它成为了全球开发者的重要选择。Artificial Analysis的数据也进一步证实了中国在开源AI领域的领先地位,在全球性能最强的15个AI大模型中,仅有5个为开源模型,而这5个竟然全部由中国AI企业开发。

仅在今年7月,阿里巴巴就发布了四个领先的开源AI模型,反观同期美国开发者,却没有发布任何同类成果。这一鲜明对比,凸显了美国在开源AI生态建设上的明显短板。“千问效应”在美国科技界和政策制定者心中激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他们警觉的直接导火索。

“ATOM计划”的发起人内森·兰伯特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若不迅速行动,将很快被甩在后面。”他强调,美国并不缺乏人才和技术,真正缺乏的是协调与资金支持。有分析人士也表示担忧,若“ATOM计划”未能成功,美国不仅将在开源AI领域持续落后,更可能丧失对全球AI技术发展方向的影响力。在这场开源AI的竞争中,中美两国的角逐无疑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