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危机”下的果链变局:供应商的突围与迷茫

今年以来,苹果深陷“史上最大的AI危机”,创新疲软与管理老龄化的问题愈发凸显,股价迄今已下跌约16%,与Meta上涨25%、微软上涨19%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大幅落后。这一颓势不仅让苹果自身和华尔街忧心忡忡,也如蝴蝶效应般波及到我国一众苹果供应商巨头。

果链依赖:曾经荣光与潜在危机

过去十多年,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等头部供应商依托苹果强大的供应链,在苹果高歌猛进中享受着无限荣光,实现了快速成长与壮大。然而,这种紧密的依赖关系在苹果于AI时代面临下坡路时,成为了供应商们的沉重负担。对苹果依赖越强,受到的冲击自然越大,逃离果链早已成为多数供应商巨头的战略共识和转型方向。但现实是,一面急于出逃,另一面却难以找到下一个能与之媲美的“苹果”。

长期以来,中国是苹果供应链的核心,约50%的制造合作伙伴扎根于此,双方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但这种依赖逐渐演变成双方的“危机”,供应商忙着“去苹果化”,苹果则加速“去中国化”。从财报数据看,供应商巨头们在摆脱“苹果依赖症”上取得了一定成效。2024年,歌尔股份对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降至31.96%,领益智造降至22.07%,蓝思科技降至49.45%,均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其中蓝思科技跨步最大,国产各品牌客户比例从18%提升至41%,外销收入从81.94%下降到58.63%。不过,立讯精密“去苹果化”收效甚微,2022 - 2024年对苹果销售占比虽有所波动,但始终在70%以上。鹏鼎控股2024年美国地区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82.20%,苹果的第一大客户地位依然稳固,这也决定了供应商发展仍需紧跟苹果步伐。

产业转型:汽车领域的新尝试与困境

在加速“去苹果化”后,供应商巨头们将目光一致瞄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自2015年起,蓝思科技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围绕智能驾驶舱研发生产多种产品;领益智造在2021年收购“车链”企业,今年又购买江苏科达股权;立讯精密早在2012 - 2013年就并购相关企业切入汽车领域,去年更是斥巨资收购德国汽车线束制造商股权。

智能手机市场下滑,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供应商们投身其中在意料之中。我国在汽车产业变革中成为技术和市场的引领者,上下游产业链潜力巨大。但目前来看,汽车业务对这些公司的贡献普遍较低。2024年,蓝思科技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占收入的8.49%;2024年上半年,领益智造汽车板块占比为5.33%且未产生利润;立讯精密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收入虽增长较快,但与来自苹果的收入相比仍不足为重。

短期内,汽车业务对果链企业有增长潜力,但长期来看,或许没有一家车企能像苹果一样带来新的造富神话。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号召力使其占据绝大部分利润,供应商也获得高于行业平均的利润空间。而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冲击整条产业链,利润不断被挤压,整车厂商还向供应商转嫁压力,即便果链企业打入电动汽车供应链,赚钱也并非易事。据贝恩咨询公司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整车厂商利润率持续下滑至5.4%,供应商利润率估计也仅为6%。

AI时代:多元布局的探索与挑战

在AI时代,唱衰苹果的声音夹杂着更大的悲观和失望,其在AI技术上的落后动摇了前沿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果链供应商们也未将鸡蛋都放在苹果这个篮子里。歌尔股份押注AI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立讯精密将高端头显制造经验转移到AI眼镜赛道,蓝思科技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研发并布局AI/AR眼镜。其中,歌尔股份转型初见成效,在“百镜大战”中成为Meta、小米等巨头的核心供应商。

全球AI技术崛起推动着AI手机、AI PC、AI眼镜等智能终端的落地与普及。如果下一代革命性智能终端从中诞生,抓住AI时代红利的供应商将获利丰厚。但目前智能硬件浪潮起伏不定,热度过后容易一地鸡毛。

与苹果深度绑定的富士康则牢牢抱住英伟达的大腿,站在了风口之上。2024年英伟达近三成的AI服务器订单流向富士康,高端AI硬件代工份额高达40%。来自英伟达的订单让富士康业绩重新走上快车道,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82%。富士康董事长预计公司服务器业务收入将在两年内超越iPhone业务收入。不过,若富士康对英伟达形成过度依赖,“苹果依赖症”可能变为“英伟达依赖症”。

汽车、智能硬件、人形机器人等行业代表着全球顶尖技术水平,需要顶尖制造能力匹配。果链供应商巨头们延伸业务触角是在押注下一个未来,但能否找到下一个苹果,或者是否存在下一个能带来巨变的“苹果”,仍是未知数。在这场充满变数的产业变革中,供应商们既面临着挑战,也蕴含着机遇,未来的发展之路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