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自动驾驶与RoboSense11月24日宣布达成新一代 Robotaxi 车型定点合作
- 科技快讯
- 2天前
- 22热度
-11月24日,RoboSense速腾聚创与滴滴自动驾驶宣布达成新一代Robotaxi车型定点合作。RoboSense将提供业内唯一可量产的超高线数数字化主激光雷达EM4及全固态补盲数字化激光雷达E1,构建“远距精准识别+近距盲区消除”的全向感知方案。此次合作最引人注目的突破在于单車首次部署10颗数字化激光雷达,这一配置远超当前行业平均水平,为自动驾驶树立了新的安全标准。
技术破局:全向感知如何重构安全边界
滴滴与速腾聚创的合作代表了Robotaxi感知系统的重大升级。通过EM4主激光雷达与E1全固态补盲雷达的组合,滴滴新一代Robotaxi实现了从远距离精确探测到近距离盲区覆盖的全方位感知。EM4作为业内唯一可量产的超高线数数字化主激光雷达,负责200米以上的远距离目标识别,而E1全固态补盲雷达则专门解决车辆周边盲区问题,特别是在复杂城市环境中常见的行人突然穿行、低矮障碍物等场景。这种“主雷达+补盲雷达”的协同设计,使车辆具备全时域、全天候可持续运营能力,无论是雨雾天气还是夜间行驶,都能保持稳定的感知性能,大幅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冗余。

商业逻辑:滴滴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路径
滴滴此次重磅加码激光雷达感知方案,背后是其对Robotaxi商业化路径的深度思考。根据麦肯锡预估,中国或于2030年占据全球Robotaxi市场40%份额。作为拥有超7亿用户的出行平台,滴滴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海量真实出行场景数据,这些数据为自动驾驶算法训练提供了无可比拟的素材。与速腾聚创的合作展示了滴滴从“渐进式”到“跨越式”的技术路径转变。一方面继续积累真实路测数据,另一方面通过顶级硬件配置快速提升系统能力,双管齐下加速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进程。
行业启示:激光雷达产业的拐点已至
速腾聚创此次斩获滴滴Robotaxi与一汽丰田两项重要定点,标志着中国激光雷达企业正式进入全球主流供应链体系。值得注意的是,速腾聚创已成为首家进入丰田全球激光雷达供应链的中国科技企业。这一合作也预示着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正从“选配”走向“标配”。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激光雷达不再是高端演示车型的噱头,而是真正实现规模化商用的核心传感器。行业数据显示,激光雷达与计算平台原本占据整车60%成本(约18万元),这一直是Robotaxi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速腾聚创的数字化激光雷达方案通过规模化量产,有望将这一成本显著降低,推动整个行业向经济可行性迈进。
挑战仍存:Robotaxi商业化的三重门
尽管技术不断进步,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系统性挑战。技术成熟度、政策法规配套和商业模型可行性构成了三大核心难题。技术层面,即使搭载10颗激光雷达,Robotaxi仍然需要应对无限场景的长尾问题。在实际运营中,车辆经常因为认不出塑料袋、施工路障等物体而“僵停”,导致用户体验不佳。政策层面,多头监管导致权责模糊——交通部、工信部、公安部交叉管理却未明确远程安全员资质标准,而地方审批需经12个部门协同,形成落地阻力。商业层面,成本控制是关键挑战。据分析,激光雷达与计算平台占据整车60%成本(约18万元),迫使单车需持续运营5年才能摊薄投入,而安全员薪资吞噬45%订单收入。

未来路径:如何突破商业化临界点
面对这些挑战,滴滴与速腾聚创的合作提供了一条可行的突破路径:通过硬件前置投入换取数据积累和算法迭代的时间,逐步降低对安全员的依赖,最终实现无人化运营。Momenta与Uber的合作展示了一种务实路径——“智能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Robotaxi两条腿走路”,通过量产车收集数据反哺Robotaxi技术优化。滴滴同样可以采用这种策略,将其现有的网约车业务作为数据来源和技术试验场,逐步扩大Robotaxi的运营范围和规模。
硬件成本的下降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速腾聚创等企业实现规模化量产,激光雷达价格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下降,预计到2027年,主流激光雷达价格将降至500美元以下,为Robotaxi的大规模商用扫清最后障碍。滴滴与速腾聚创的此次合作,是Robotaxi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展示了行业通过“饱和式感知”解决安全性、通过规模化量产降低成本、通过数据飞轮实现持续优化的完整路径。
数据来源和参考文献:
滴滴自动驾驶与RoboSense达成新一代Robotaxi车型定点合作 人民财讯 2025-11-25
协同创新,困境突围:Robotaxi的商业化进程 中国日报 2025-06-26
速腾聚创加速智能驾驶落地:相继斩获滴滴Robotaxi与一汽丰田定点 读创 2025-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