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利首款“城市”纯电SUV曝光 目标将品牌门槛从20万美元级别降低至15万美元
- 汽车
- 4天前
- 25热度
宾利首款纯电SUV,就这样被CarBuzz的镜头定格在“绿色地狱”。近1000马力、WLTP 560公里、定位低于添越,目标把入门价从20万美元拉到15万约107万元。当“英伦贵族”决定用电池代替气缸,我们好奇的不再是参数,而是:宾利如何用电,重新定义“奢华”?
“城市”+“电动”:宾利给自己出的一道悖论题
宾利向来以“12缸+大排量”立威,如今却主动砍掉“灵魂”,转身拥抱电机。理由藏在数据里:添越PHEV在挪威上市三个月,订单占比45%;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已破40%。“用电”不是情怀,是生意。更聪明的是,新车定位“城市SUV”——比添越短一截,轴距却更长,电机布局让车头缩短,A柱前移,四轮四角,既保留“长车头”的贵族比例,又塞进“大空间”的实用主义。一句话:既要伦敦小巷的优雅,也要上海弄堂的灵活。
1000马力:不是炫耀,是“电时代的V12”
近1000马力,听起来像性能怪兽,但宾利把它做成“可甜可盐”:城市模式,前电机休眠,后桥单电机驱动,能耗低至18kWh/100km;高速超车,双电机同步唤醒,0-100km/h跑进3秒级,却没有任何“爆燃”声浪。工程师称之为“无声的力量”,你依旧可以秒杀红灯,但不再惊扰后排熟睡的贵宾。电机瞬态扭矩,让燃油车需要降档、拉高转速的“仪式感”瞬间失效,这是电动车对“贵族从容”最残酷的改写。
560公里续航:够用,但不够“惊艳”,为何
WLTP 560公里,放在2024年只能算“主流”,离“惊艳”尚有距离。但宾利的逻辑是“够用+快充”:800V高压平台,350kW超充,10分钟补能250公里,相当于“一杯咖啡的时间”。与其背一块沉重电池拖累操控,不如用“高压+轻量化”解决里程焦虑。全铝车身+铝制电池壳体,让车重控制在2.5吨以内,比同尺寸燃油SUV仅增重200kg,却换来更低重心和50:50配重。轻量化,才是电动车最昂贵的“奢华”。
15万美元:不是“便宜”,而是“门槛下沉”
15万美元,比添越入门便宜5万,但依旧比Model X贵。宾利的“价格锚点”很清晰:用“电机+尺寸”做减法,用“品牌+服务”做加法。服务层面,电池终身质保、3年免费保养、10年OTA升级,把“电车贬值焦虑”一次性打包。更关键的是“身份符号”,当满街都是Model Y,一台挂着飞翼B字标的纯电SUV,依旧能让你在酒店门口被门童优先叫车。电动车让加速变得廉价,宾利却让“尊贵”继续稀缺。
市场暗流:传统豪强的“电动反击战”才刚开始
宾利纯电SUV背后,是大众集团PPE平台的集体冲锋:保时捷Macan EV、奥迪Q6 e-tron已蓄势待发。三者共享电驱、电池、软件,却用品牌调性划出楚河汉界:保时捷讲“运动”,奥迪讲“科技”,宾利讲“优雅”。当“电机”把性能差距抹平,豪华车企只能把“性格”做到极致。宾利的性格,就是“即使用电,也要让时间变慢”:隐藏式门把手做成机械阻尼,按下瞬间有“咔嗒”一声;车内时钟依旧机械指针,因为“电量数字跳得太快,不够从容”。
宾利的首款纯电SUV,不是“电池+真皮”那么简单,而是一次“用电重写贵族礼仪”的实验:把1000马力变成“无声从容”,把560公里续航做成“咖啡时间”,把15万美元价格做成“新身份门槛”。当电机让所有人都能“3秒破百”,豪华的定义被重新拉回“设计、材质、服务、时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