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总裁曹力透露不会搭载乾崑智驾系统 后续会上自己的高阶智驾
- 科技快讯
- 6小时前
- 7热度
10月14日,零跑汽车媒体沟通会上,高级副总裁曹力一句“不会搭载华为乾崑智驾”,让台下快门声瞬间压过PPT的激光笔。没有留白的“暧昧期”,也没有“先用再换”的过渡话术,零跑选择把话挑明:高阶智驾这块硬骨头,我们自己啃。在外界看来,这是又一次“华系生态”的闭门羹;在零跑内部,这是全域自研路线必须支付的“过路费”。
对华为说“不”:一场提前到来的“路线公投”
乾崑智驾几乎已成为“高阶智驾”的代名词:ADS 3.0城区无图、4D毫米波、云端大模型,一套打包方案从30万级到15万级“通吃”。曹力却给出否定答案,理由直白——“后续会上自己的高阶智驾”。背后逻辑并不复杂:数据主权:一旦接入华为全栈,用户行为、道路信息、模型迭代都将回流至乾崑云端,零跑只能做“数据租客”;迭代节奏:华为OTA节奏以“月”为单位,零跑自研可按“周”推送,避免“功能上车即落后”的尴尬;成本剪刀:乾崑方案含MDC810计算平台、激光雷达、软件License,打包价约2.5万元/套,零跑自研可将BOM成本压至1.6万元,为15万级车型留出毛利空间。换言之,对华为说“不”,不是技术否定,而是商业算账。
全域自研的“底牌”:从Leapmotor Pilot到Leap 3.0
零跑的自研并非口号。Leapmotor Pilot已迭代至3.0:硬件:1颗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12颗超声波+Orin-X,算力254 TOPS;模型:BEV+Transformer,城区NOA记忆路线最长10km,可完成红绿灯读秒、无保护左转;数据闭环:自建数据中心,300PFLOPS训练算力,日均回传里程超1000万公里。曹力透露,下一代Leap 4.0将砍掉激光雷达,用4D毫米波+视觉实现“无图城区”,2025年Q2上车。这意味着零跑选择“重算法、轻硬件”路线,与华为“重感知、重地图”形成技术分叉,避免硬碰硬。
独立路线的“暗礁”:时间、资金与人才的三重考验
自研不是“PPT革命”。零跑2024年研发费用预计45亿元,占营收12%,低于蔚来、小鹏,却要同时覆盖电池、电驱、智驾三端。暗礁显而易见:时间窗口:华为ADS 3.0已落地全国30城,零跑Leap 4.0无图方案需12个月验证,窗口期或被进一步压缩;人才争夺:高阶智驾算法工程师年薪中位数80万元,零跑需要再招1200人,人力成本将吃掉近一半研发预算;数据飞轮:华为有1000万辆存量车回传数据,零交交付量仅40万辆,数据密度不足,模型迭代速度存在“先天差距”。曹力坦言:“我们会开放部分股权给智驾团队,用资本换时间。”自研是一场“烧钱马拉松”,零跑必须找到比华为更快的“回血节奏”。
商业外溢:自研智驾的“溢出价值”
零跑的算盘不止于“省2万元硬件”。Leap 4.0无图方案成熟后,可向外部输出:技术授权:轻量级ADAS方案下探至10万元以下车型,按每套5000元授权费计算,100万套即可收回20亿元研发成本;数据交易:脱敏后的驾驶行为数据售予地图商、保险商,形成新的“数字营收”;资本故事:独立智驾估值普高于“方案集成”,零跑可在下一轮融资中拿到更高PS倍数。换言之,自研不是成本中心,而是“技术银行”,存得越早,利息越高。
在“华系生态”几乎定义智能汽车的年代,零跑选择做“逆行者”:把数据留在自己服务器,把模型迭代写进自己的ROM,把灵魂留在自己的机房。这不是技术洁癖,而是商业生存——当“乾崑”成为标配,差异化只能来自“非华为”。对华为说“不”,是零跑必须完成的成人礼:短期看,要付出更高研发成本;长期看,只有独立算法才能撑起独立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