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悄悄超车 世界排名第二 仅次于美国
- 科技快讯
- 2天前
- 26热度
9月1日,韩国科学技术评估与规划研究院发布《2025 全球半导体技术竞争力报告》,一份原本给韩国政府“照镜子”的文件,却在中国朋友圈刷了屏,因为结论太直白:除美国外,中国已把韩国甩在身后。
报告把 17 项细分技术拆成 100 分制,中国拿了13项第一、3 项第二、1 项第三,韩国仅在 DRAM、NAND、HBM 三项传统存储里守住“老本”。这让很多消费者疑惑:三星不是刚量产 3 nm 吗?怎么就被“超车”了?下面用 3 组数据、2 个场景、1 份选购建议,把这份报告翻译成普通人能看懂的语言。
一、先看成绩单:中国到底在哪领先
技术领域 | 中国得分 | 韩国得分 | 领先点 |
---|---|---|---|
高密度电阻存储(RRAM) | 94.1% | 90.9% | 存算一体 AI 芯片用得上 |
AI 加速芯片 | 88.3% | 84.1% | 云端训练、车载推理 |
先进封装(2.5D/Chiplet) | 85.6% | 83.4% | 把不同工艺芯片“拼乐高” |
成熟制程 MCU | 91.7% | 79.2% | 家电、汽车控制芯片 |
总之,中国在“怎么把芯片拼在一起、怎么用芯片做 AI 算力”上跑得快;韩国仍强在“怎么把晶体管做小”。

二、韩国为何“被超车” 两个现实场景
场景 1:AI 芯片订单
某头部云厂商今年招标 AI 训练卡,华为昇腾 910B、寒武纪 MLU370 与英伟达 A800 同场竞技,最终国产方案拿下 40% 份额。韩国没有同级别产品,只能做旁观者。
某头部云厂商今年招标 AI 训练卡,华为昇腾 910B、寒武纪 MLU370 与英伟达 A800 同场竞技,最终国产方案拿下 40% 份额。韩国没有同级别产品,只能做旁观者。
场景 2:先进封装
苹果 M3 Ultra 采用台积电 CoWoS 封装,核心基板供应商里首次出现中国厂商。韩国三星虽也能做 3 nm,但在高阶封装产能排队到 2026 年,导致高通骁龙 8 Gen4 部分订单转向台积电南京厂。
苹果 M3 Ultra 采用台积电 CoWoS 封装,核心基板供应商里首次出现中国厂商。韩国三星虽也能做 3 nm,但在高阶封装产能排队到 2026 年,导致高通骁龙 8 Gen4 部分订单转向台积电南京厂。
三、消费者该怎么看
-
买手机:旗舰 SoC 仍是三星 3 nm 代工,不用纠结; 中端机型已大量采用中芯国际 7 nm 衍生工艺,续航/发热表现与台积电 6 nm 差距缩小。
-
买电脑/服务器:AI 训练卡:国产方案已能跑 70% 场景,非极限算力需求可优先国产,成本低 20%-30%;内存条:国产长鑫 DDR5 上市,价格比三星、海力士低 15%,日常办公差距肉眼不可辨。
-
买新能源车: 车规 MCU、功率半导体中国已自给 60% 以上,韩系品牌溢价空间被压缩;韩系车厂开始采购比亚迪刀片电池,正是“技术流向”反转的缩影。

四、未来 3 年看点
2025 年:中国 2.5D 封装产能将占全球 35%,成为 AI 芯片“拼乐高工厂”; 2026 年:三星 2 nm 量产,但台积电南京厂 3 nm 扩产,中芯国际 5 nm 风险试产,差距继续缩小;2027 年:如果国产 HBM3E 良率突破 60%,韩系最后的“护城河”将出现裂缝。

总之,韩国报告给出的不是“中国芯片已无敌”,而是提醒在 AI 算力、先进封装、成熟制程这些“应用型赛道”,中国正用更快的工程迭代完成超车。对消费者而言,国产替代不再是情怀,而是看得见的价格优势与体验升级;对行业而言,全球半导体版图正悄悄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