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已具备无人泊车技术 离车一按 车就自己“滑”进车位
- 汽车
- 4小时前
- 6热度
9月3日,蔚来在《有问必答》里罕见地“自曝进度条”:全量推送的人车分离泊车已覆盖 60% 车主,而真正的“无人代客泊车”只差最后一道法规绿灯。以下把官方技术、用户场景和未来时间表拆给你,看你是否愿意把钥匙和方向盘一起托管给系统。
一、现在就能用的“泊车全家桶”
1 离车泊入
下车前在中控选好车位,手机 App 一键确认,车辆自己打方向、换挡、倒车入库,全程 30 秒左右。
2 遥控泊车
站在车外 5 米内,长按手机蓝牙键,车辆可直线前后 10 米,适合狭窄地库。
3 超感泊车
遇到被占一半的斜列车位,系统会自动“揉库”两次调正车身,成功率官方数据 97%。
下车前在中控选好车位,手机 App 一键确认,车辆自己打方向、换挡、倒车入库,全程 30 秒左右。
2 遥控泊车
站在车外 5 米内,长按手机蓝牙键,车辆可直线前后 10 米,适合狭窄地库。
3 超感泊车
遇到被占一半的斜列车位,系统会自动“揉库”两次调正车身,成功率官方数据 97%。

二、技术底座:世界模型 + 行泊一体
世界模型:把停车场激光点云和视觉融合成 3D 语义地图,车位、立柱、减速带一次建模,误差 <2 cm。
行泊一体:低速域(0-15 km/h)直接复用高速 NOA 的 4D 毫米波雷达+Orin 芯片,算力冗余 30%,无需额外硬件。
远程召唤:手机定位误差 <1 m,车辆可跨楼层、跨车位“漫游”至电梯口,最远实测 200 米,用时 90 秒。
行泊一体:低速域(0-15 km/h)直接复用高速 NOA 的 4D 毫米波雷达+Orin 芯片,算力冗余 30%,无需额外硬件。
远程召唤:手机定位误差 <1 m,车辆可跨楼层、跨车位“漫游”至电梯口,最远实测 200 米,用时 90 秒。
三、法规卡点:为何还没“无人代客”
技术层面蔚来已跑通:
无人泊车平均接管里程 3000 公里
地库 5 cm 高减速带识别率 99.9%
雨天、地库暗光场景误报率 <0.1%
但法规要求:
停车场需获得“封闭道路测试”资质
事故责任主体需明确到运营商而非车主
监管部门正起草《低速无人驾驶功能技术要求》,预计 2025 年底落地。蔚来表示“功能已就绪,只等绿灯”。
无人泊车平均接管里程 3000 公里
地库 5 cm 高减速带识别率 99.9%
雨天、地库暗光场景误报率 <0.1%
但法规要求:
停车场需获得“封闭道路测试”资质
事故责任主体需明确到运营商而非车主
监管部门正起草《低速无人驾驶功能技术要求》,预计 2025 年底落地。蔚来表示“功能已就绪,只等绿灯”。

四、用户画像:60% 渗透率如何炼成
蔚来后台数据显示:
高频场景:商场地库(占比 42%)、老旧小区(28%)、狭窄机械车位(15%)。
使用时段:晚高峰 18:00-20:00 最多,一键遥控比亲自倒车平均节省 2 分钟。
信任度:连续使用 30 次后,主动接管率从 8% 降至 1.2%。
高频场景:商场地库(占比 42%)、老旧小区(28%)、狭窄机械车位(15%)。
使用时段:晚高峰 18:00-20:00 最多,一键遥控比亲自倒车平均节省 2 分钟。
信任度:连续使用 30 次后,主动接管率从 8% 降至 1.2%。
总之,如果你厌倦了地库“揉库”和下车指挥,蔚来已经把泊车做成了“按一下就走”。现在只差法规最后一脚油门,真正的“下车即走,取车即来”或许就在明年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