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在2025 NIO Day上 表示乐道L90前备箱使用比例达93% 已经是刚需
- 汽车
- 2天前
- 8热度
NIO Day 2025,李斌放出一条“反直觉”数据:乐道L90前备箱每周使用率高达93%,后备箱也不过96%,车头只比车尾少3次开关。他顺势抛出结论:“前备箱已是刚需。”一时间,台下手机举起一片:有人惊讶,有人质疑,“车头放个包,真能成硬需求?”
先想一下自己的日常:商场地库、写字楼地面车位,十辆车有八辆倒进去。车尾紧贴墙或后车,后备箱门只能开一条缝,取行李要侧着身、扭着腰,下雨天还得一手撑伞一手掏箱子。前备箱却直面通道,开口无遮挡,一抬即放。乐道把240L空间塞进车头,恰好解决“倒库尴尬”——两个20寸登机箱+儿童推车,一推即入,不必再做“后备箱瑜伽”。93%的使用率,不是用户突然爱上“车头文化”,而是顺手就能把事办了。
100L的前备箱,只能算“储物格”:电脑包、外卖袋、球鞋,塞完还剩半手空气。乐道直接翻倍到240L,开口宽度830mm,离地600mm,比轿车后备箱还低。30寸行李箱竖着就能滑进去,爷爷奶奶也不用抬过腰。空间一旦“够用”,用户便愿意把“常用”转向前舱:去超市,牛奶水果放车头,怕压的蛋糕放后排;周末露营,帐篷、折叠椅全塞前舱,后尾箱留给娃的自行车。容量红线,其实就是“能不能装下周末”。
电动前舱门并不稀奇,稀奇的是“敲两下即开”。双手拎袋时,用指关节轻叩保险杠,舱门自动弹起;关舱只需轻压,电动吸合加防夹,既有科技感,又避免“砰”一声吓到路人。李斌称之为“乐扣”逻辑,像纽扣一样一按即合。30秒学会的动作,使用门槛归零,才能把“方便”变成“习惯”。否则,用户宁可继续“绕车尾”。
前备箱做大,得重新布置空调管路、电源线束、碰撞吸能盒,成本直接对标“半个后备箱”。乐道用纯电平台“空出”前舱,但碰撞时需保证舱盖不变形、行李不侵入乘员舱,结构件强度、锁扣冗余都要加码。换句话说,240L是工程师“让”出来的,不是“剩”下来的。用户每用一次,都在帮车企摊薄这笔设计费;用得越频繁,边际成本越低。93%的使用率,其实是“回本率”。
很多电车也有前备箱,但100L左右、开口窄、离地高,用户只会在“秀功能”时打开。乐道把“容量、开口、高度、开启方式”一次性做到位,使用率自然飙升。它提醒行业别再把前备箱当“营销彩蛋”,而应视为“用户体验入口”。停车场景、行李尺寸、开关手感,每一步都决定“用不用”。刚需不是配置表里的“√”,而是每天顺手的那一下。
李斌说93%,不是炫耀数字,而是宣告“体验闭环”完成:倒库停车→顺手开箱→双击即开→轻松装下→电动闭合。当动作比开后备箱还简单,用户自然用脚投票。240L前备箱告诉我们真正的刚需,永远藏在最琐碎的日常动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