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任命余承东为IRB主任 负责重大战略方向

任正非把余承东从“终端BG代言人”推向IRB主任,表面看是人事调动,实质是把华为下一阶段的“生死按钮”交到了最敢打硬仗的人手里。IRB管的不只是钱,而是未来三到五年的战略主航道——AI、芯片、云、操作系统,任何一次误判都可能让巨轮触礁。让余承东掌舵,意味着华为要在AI领域打一场“诺曼底登陆”:没有退路,只能抢滩。

外界熟悉的是他在手机发布会上“遥遥领先”的高调,却忽略了他骨子里的“工程商人”基因。0到1的履历。从3G基站欧洲开荒,到手机从Others干到全球前二,他擅长把技术语言翻译成市场销量。资源整合狠劲:当年海思K3V2被吐槽“暖手宝”,他硬是用Mate系列一代代托举,让麒麟芯片迭代到9000,完成“终端+自研SoC”闭环。AI芯片昇腾目前最缺的就是终端场景,而场景正是余承东的舒适区。美国制裁最严的2019年,他一边在公开场合喊“备胎转正”,一边连夜改写BOM单,三个月完成高通器件替代。AI赛道现在没有标准答案,需要的正是这种“先开枪再瞄准”的灰度勇气。

IRB主任到底干什么?如果把华为比作一支集团军,IRB就是“战略炮兵群”:决定哪片阵地先饱和轰炸,哪条补给线必须死守。余承东要回答三个残酷选择题:第一,AI训练集群是继续砸钱做昇腾生态,还是联合第三方GPU先保商业闭环?第二,车BU、云、终端都在喊“我要算力”,有限的5nm/7nm产能给谁?第三,盘古大模型3.0参数已破千亿,落地场景却分散在B端、G端,要不要砍掉70%项目,集中兵力做“杀手级”应用?这三个选择题,没有标准解法,却关系华为能否在AI 2.0时代拿到门票。

不可否认,华为在AI全栈布局最完整:昇腾芯片、MindSpore框架、盘古模型、欧拉操作系统、鸿蒙终端。但“全栈”另一面是“各自为战”——芯片团队追求峰值算力,框架团队迷恋技术指标,终端团队想要低功耗,车企伙伴要车规级延迟。结果每块板看起来都长,拼出的桶却漏水。余承东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大概率是挥舞“铡刀”:把不落地、不收敛、不商业化的项目统统砍掉,让“全栈”变“全赚”。当年手机产品线最多时有199个型号,他一刀砍到40款,才有后来Mate/P系列双旗舰;AI业务也需要这样一场“整编”。

OpenAI把GPT-4做成“水电煤”,谷歌把Bard塞进安卓,英伟达用CUDA筑成护城河,华为似乎每一步都“慢半拍”。但别忘了,中国场景纵深是最大变量:制造业需要AI质检,却付不起云端美元账单;地方政府要做城市大模型,又不敢把数据放境外;车企要智驾方案,却不想被英伟达“卡脖子”。这些“既要又要”的缝隙,就是华为的机会。余承东擅长把缝隙变成赛道:当年欧洲运营商既要3G覆盖率又要低价,他用“分布式基站”方案,把盒子塞进地铁隧道,逆袭爱立信。

任正非曾说,“华为没有神仙皇帝,只有一批批闯将”。把余承东放到IRB,不是让他当“财神爷”,而是当“敢死队长”,用终端血战证明过的执行力,去啃AI生态最难啃的骨头。如果成功,华为将长出第二条“S曲线”,在to B、to G、to C三大战场同时收割;如果失败,错过的将不只是AI,还有下一个十年的话语权。
所以,这纸任命没有中间状态,要么成为“诺曼底”,要么沦为“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