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上半年在研发方面投入309亿元 再次获得A股“研发之王”称号

把 309 亿元换成硬币,可以铺满 48 个标准足球场,这就是比亚迪 2025 年上半年砸进研发的钱。当同行还在“卷价格”,它选择“卷技术”,而且卷出了肉眼可见的回报:7 个月海外销量 55 万辆,比去年全年还多。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些天文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下面用 5 个“看得见”的场景,把 309 亿元翻译成你我能感知的好处。
一、7 万元的海鸥,也能自己刹车
很多人觉得 AEB是 20 万以上车型的专属。但 7 万级的海鸥全系标配,实测 40 km/h 遇假人能刹停。这背后是把毫米波雷达和高算力芯片的成本打下来了——比亚迪把自研域控制器和算法下沉到入门车,靠的就是大规模摊销研发费。对车主来说,剐蹭概率直降,保险续保价也悄悄便宜了 5%。
二、兆瓦闪充:一杯咖啡补 400 km
高速服务区最怕排队充电。比亚迪新推的兆瓦闪充桩,最大电流 1000A,实测 10 分钟把海豹 07 从 10% 拉到 80%,刚好够你买杯拿铁。桩子为什么这么猛?因为 800V 高压平台、碳化硅模块、液冷枪线全是自家技术,不必给供应商留利润,自然能“加量不加价”。
三、车载无人机:一键跟拍露营大片
OTA 推送后,唐 DM-p 车主可以在中控大屏一键放飞“灵鸢”无人机,车辆自动保持 30 km/h 匀速,无人机跟拍 4K 视频。过去这套玩法是改装店 2 万元起步,现在打包到车价里。秘诀是比亚迪把飞控、图传、电池全部标准化,规模效应把成本砍了 60%。
四、天神之眼:高速 NOA 不再画饼
汉 EV 高阶智驾版已开通 35 城高速 NOA,匝道汇入成功率 96%。背后是 309 亿元里 40% 砸在智驾:自研激光雷达、4D 毫米波、BEV 感知模型全上车。对长途党来说,脚程 600 km 的周末自驾,真正可以“手离方向盘、眼不离路”。
五、海外狂飙:去意大利也能看到 BYD
2025 年 1-7 月,比亚迪海外销量 55 万辆,增速 130%。在意大利,ATTO 3拿下纯电 SUV 第一;在巴西,海豚成为最畅销纯电轿车。之所以能快速本地化,是因为研发时就把欧标、美标、巴西充电协议一次性兼容,减少了二次开发时间。换句话说,你在国内买到的技术,和罗马街头那台 BYD 是同一代。
总之,309 亿元不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游戏,而是让 7 万小车有智驾、让 10 分钟补能 400 km、让无人机随车上天、让中国品牌在 112 个国家挂上 logo。比亚迪把研发做成了“技术普惠”:越舍得花钱,用户越早用上以前百万豪车才有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