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CFO郑孝明称正囤积PC内存 承诺不向消费者转嫁成本
- 科技快讯
- 3天前
- 27热度
“由于AI行业的空前供应紧张,公司正在囤积内存芯片。”11月24日,联想集团CFO郑孝明在彭博电视采访中透露,联想当前零部件库存囤积量比平时高出约50%。郑孝明坦言,AI数据中心和云硬件对内存需求激增是导致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但他强调,尽管市场预计成本上升将推高终端产品价格,联想将致力于避免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内存危机波及全球PC市场
当前存储供应短缺情况持续,明年消费类产品价格上涨已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分析,笔记本电脑物料清单中存储成本占比已从10%-18%扩大至20%以上。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内存的具体涨幅。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四季度DDR5内存颗粒自9月以来价格飙升307%,模组成本大幅上扬。内存条市场价格已在短短几周内出现“天文数字”式飙升,涨幅已超150%。Teamgroup T-Force Delta 32GB DDR5 6000MHz内存套条从10月的约100美元涨至目前的324美元,价格翻了三倍以上。这场内存危机的根源直接指向AI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以英伟达H100为代表的AI加速器对高带宽内存的贪婪需求,正迫使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等存储巨头将产能从传统PC DRAM和NAND大规模转向利润高得多的HBM。

联想应对策略:囤货与长期合约双管齐下
面对这场行业危机,联想展现出强势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近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与关键供应商都签有长期合同,能比对手更好进行管理。我们基本能确定,整个明年联想都有足够的存储供应。” 台媒Digitimes报道进一步揭示了联想的应对策略:通过与三星的合作关系,联想成功规避了DRAM市场供应问题,确保了在中国生产的供应优先权。这种供应链优势在行业危机中成为关键竞争力。联想此次囤积内存芯片的决策并非孤立行动。联想在全球拥有30多家生产制造基地,并在国内构建了包括合肥、武汉、深圳、天津等在内的“东西南北中”智能制造全方位布局。智能排产、联合排产和供应链控制塔等数字化创新应用的使用,使得联想的排产时间缩短了67%,结构件库存降低了50%。
为何联想能避免向消费者转嫁成本
在全球PC市场可能因存储涨价而面临重新洗牌的背景下,联想却能避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背后有其独特的商业逻辑。联想在PC市场拥有25.6%的全球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更重要的是,在其收入结构中,企业与政府客户占比超过65%,消费市场仅占35%左右。企业客户采购PC的决策逻辑与消费者截然不同:总拥有成本而非单纯购置价是核心考量。一台企业笔记本平均使用周期4-5年,IT部门更关注稳定性、可管理性和安全合规,而非几十美元的差价。联想这样的头部厂商与主要企业客户都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这让其锁定部分产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季度定价机制。企业客户通常以3到5年批量采购合同形式下单,价格调整条款写入合同,联想只需提前一个季度通知即可生效。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存储芯片涨价正重塑整个PC行业的成本结构。若各大品牌选择将增加的成本转移至终端市场,预计到2026年,笔记本电脑的零售价格将普遍上调5%至15%,这可能使全球笔电出货量从原先预期的年增1.7%调降至年减2.4%。这场存储危机正在加剧PC行业的分化。依赖消费市场的戴尔、惠普与宏碁等厂商面临两难选择:提价会导致销量下滑,不提价则毛利率被侵蚀。摩根士丹利已下调了对这些公司的评级。业内预计此次DRAM短缺局面将至少持续到2027年。随着AI需求持续见顶,内存价格可能继续攀升。对于联想而言,AI相关业务已成为其增长新动能。上半财年联想AI相关收入已占到总营收的29%,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这部分增长也为联想应对存储危机提供了更多缓冲空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HBM内存由于AI需求激增,预计到2025年将贡献DRAM市场一半以上的利润增长,而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几乎将所有先进制程产能转向这一领域。
数据来源和参考文献:
中关村在线 存储芯片涨价冲击PC市场,国产DDR5产能成关键 2025-11
腾讯证券 联想 CFO 称正囤积内存芯片应对供应紧张 202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