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发布公告称已对AI生成内容添加标识 用户不得恶意删除

今天,DeepSeek 在官网挂出一份《关于 AI 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公告》。别看只有几百字,它其实决定了我们以后怎么用 AI、怎么判断信息真假、怎么避免踩坑。下面把官方通告翻译成白话,并给出三条立刻就能用的实操建议。
一、公告到底说了什么
  1. 打标签:以后在 DeepSeek 平台生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都会自动带上“AI 生成”水印或角标,一眼就能认出。
  2. 不准撕标签:用户不能恶意删除、篡改、隐藏这些标识,也不能用 AI 做诈骗、侵权、造谣等违法内容。
  3. 公开说明书:DeepSeek 同步发布《模型原理与训练方法说明》,把训练数据来源、内容生成逻辑、局限性全部摊开,方便大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为什么现在强调这件事
国家网信办 8 月刚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9 月 1 日正式实施,各大平台必须在技术和管理上“双落地”。DeepSeek 只是先行一步,后续所有 AI 产品都得跟进。换句话说,以后“有没有 AI 标识”会成为内容是否合规的硬杠杠。
三、对我们普通用户有啥影响
  1. 看内容先看角标
    微信群、短视频里突然出现“爆炸消息”,先瞄一眼角落有没有“AI 生成”字样。有,就得多一分警惕,别急着转发。
  2. 二次创作别手痒
    想把 AI 写的文案改几个字就标成“原创”?平台算法已经能识别语义指纹,删标风险=封号风险。稳妥做法是保留原始水印,或在显眼位置注明“由 AI 辅助创作”。
  3. 商业用途提前备案
    用 AI 生成广告图、带货视频前,先确认品牌方是否接受带 AI 标识。部分平台(如小红书、抖音)已上线强制声明入口,不填发不出去。
四、实用工具包
场景 操作步骤 推荐工具
聊天截图 保存原图,保留水印 系统自带截图
长文写作 文末加“本文 AI 辅助创作” DeepSeek 写作模板自带
海报设计 导出时勾选“保留 AI 标识” DeepSeek 绘图高级设置
视频剪辑 片尾 2 秒插入声明条 剪映 AI 声明模块
五、开发者或企业用户注意三点
  1. API 调用:DeepSeek 已在返回字段里加入 ai_generated=true 标签,后端务必入库留痕。
  2. 员工培训:把公告原文做成 1 页 A4 纸,贴在内容运营工位,避免“删水印”误操作。
  3. 合规审计:每季度抽查 10% 的对外内容,发现无标识立即下架整改,避免网信办通报。
六、未来怎么优化
官方透露,下一阶段标识会做成“可交互气泡”:鼠标悬停即可查看模型版本、训练数据截止时间、生成时间戳。对用户来说,相当于给每条内容配了一张“出生证明”。预计 10 月底灰度上线,11 月全面推送。
总之,AI 生成内容的“身份证”时代正式到来。作为用户,我们只需记住:看到标识多一分核实,使用标识少一些侥幸,既保护自己也净化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