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就网络侵权纠纷起诉坦克品牌CEO常尧 后者目前处于失联状态

8月27 日,一纸法院公告把比亚迪和坦克品牌推上了风口浪尖。公告显示,比亚迪以“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为由,起诉一位叫常尧的当事人。由于法院始终联系不上他,只能启动公告送达,并确定 9 月下旬开庭。多方交叉验证后,外界基本认定:被告常尧正是现任坦克品牌 CEO。蹊跷之处在于,常尧本人几乎没有公开社交账号,这也让“网络侵权”四字显得格外模糊——到底是在哪条帖子、哪段视频触发了诉讼?目前官方未给出细节,舆论只能凭蛛丝马迹推测。
时间线先拉回 2005 年。那一年,常尧从英国约克大学拿到本科学位,回国后一路深耕汽车营销与用户运营。2022 年,他加盟长城汽车,出任用户运营高级总监,直接向坦克品牌汇报;2024 年 4 月升任坦克品牌副总经理,掌管整个用户中台;今年 5 月,正式挂帅坦克品牌 CEO,成为这家硬派越野子公司的“一把手”。
然而,履新不到两个月,常尧的朋友圈停更在 6 月 24 日,此后音讯全无。熟悉长城内部的人士透露,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反腐审计,已有数名中层被带走协助调查,常尧的“失联”或与此相关。如果属实,这场诉讼的时间点就显得格外敏感——比亚迪选择此时起诉,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背景?
对企业来说,高管“失联”已足够震撼,更麻烦的是诉讼本身。网络侵权通常涉及名誉、商誉或商业机密泄露,一旦法院立案,被告若继续缺席,将面临缺席判决,赔偿金额可能不菲,还会留下公开裁判记录。对于比亚迪,这既是维权,也是震慑;对于坦克品牌,CEO 被诉却联系不上,无疑让品牌声誉和用户信心蒙上阴影。
目前,长城汽车对外仍保持沉默,仅表示“一切以司法机关最终通报为准”。但资本市场已经用脚投票——公告发布后,长城港股一度跌超 4%。比亚迪则未就案件细节再做回应,其公关部仅强调“依法维权”。对于普通消费者和潜在购车者,事件带来的实际影响还待观察:一方面,坦克品牌的新车上市节奏、用户运营政策是否会因高层动荡而调整;另一方面,这场诉讼是否会把双方过往的营销争议彻底摆上台面,引发更大范围的舆论战。
总之,9 月的开庭不仅关乎常尧个人的法律责任,也可能成为比亚迪与长城汽车之间新一轮博弈的导火索。真相如何,只能静待法庭的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