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三号完成“发射彩排”,中国航天迈向低成本时代

火箭重复使用技术的突破,不仅意味着发射成本的降低,更将重塑人类进入太空的方式。 2025年10月18日至20日,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顺利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这次被称作“发射彩排”的测试,全面检验了火箭各系统及与发射场系统的匹配性,标志着这款可重复使用火箭​​正式进入首飞关键准备阶段​​。 试验覆盖了火箭整箭水平转运及起竖、推进剂加注、发动机点火及牵制、推进剂泄出等全
朱雀三号完成“发射彩排”,中国航天迈向低成本时代

推理芯片市场生变,高通高内存战略挑战英伟达

人工智能芯片战场硝烟再起,移动芯片巨头高通携两款数据中心AI芯片正面迎战英伟达,一场围绕AI推理市场的主导权争夺战已经打响。 高通公司于2025年10月27日宣布推出AI200和AI250两款数据中心AI芯片,分别计划于2026年和2027年投入商用。这标志着主营移动芯片的高通正式进军数据中心市场,向​​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主导地位发起挑战​​。 消息公布后,资本市场反应强烈,高通股价当日一
推理芯片市场生变,高通高内存战略挑战英伟达

脑里的“隐形漏损” 重复撞击把年轻运动员一步步推向沉默的深渊

看球赛时,我们常为一次凶狠的擒抱鼓掌,却很少意识到:那声头盔相撞的闷响,可能把一名20岁大学生的神经元悄悄推向不可逆的“减员”。《自然》杂志刚上线的研究给出冷酷证据:反复脑撞击在tau蛋白堆积、CTE确诊之前,就已造成神经元数量显著下降。换句话说,退行性病变不是“老年账单”,而是年轻时就开始分期扣款。 一、CTE的“前置陷阱”:症状先到,蛋白迟到 慢性创伤性脑病(CTE)曾被认为是一种“身后事”—
脑里的“隐形漏损” 重复撞击把年轻运动员一步步推向沉默的深渊

19岁黑客勒索49家美国企业 可能面临最高95年牢狱之刑 涉及8亿金额

9月22日,一则看似惯例的引渡通告,把英伦少年Thalha Jubair推上热搜:19岁、120起入侵、47家受害者、勒索总额1.15亿美元,若罪名成立,最高将面临95年监禁。数字太锋利,以至于人们忘记他也只是个刚成年的孩子,只是键盘在他手里,成了可以撼动企业帝国的“核弹按钮”。 起诉书写得很细:Jubair坐在曼彻斯特一间合租公寓,用现成的勒索软件即服务(RaaS)套件,批量扫描公网漏洞,专挑端
19岁黑客勒索49家美国企业  可能面临最高95年牢狱之刑  涉及8亿金额

滴滴顺风车“中途甩客”零容忍:把安全写进底线 今年封禁近万人

9月15日,滴滴顺风车交出一份“安全半年报”:2025年累计封禁中途甩客违规人员近1万人。中途被喊下车、高速上被“扔包”、私下拼车再加价……这些听起来像段子的遭遇,原来每天都在发生。中途甩客到底多危险?滴滴如何判断“谁的责任”?面对纠纷,乘客和车主该如何“自保”? 一、中途甩客:不是“纠纷”,是“底线” 在顺风车语境里,“中途甩客”不是简单的“提前下车”,而是车主未按订单约定起终点接送,诱导或要求
滴滴顺风车“中途甩客”零容忍:把安全写进底线 今年封禁近万人

Plex突爆“密码泄露事件” 部分用户数据泄露 官方建议用户 “赶紧换密码”

看到Plex官方邮件跳出来:“您的账户可能受到影响,请立即更换密码。”瞬间清醒,这不是广告,是安全警报。对于把电影、电视剧、家庭照片甚至“熬夜命根子”都托管在Plex的人来说,这条消息堪比恐怖片开场。今天这篇,不堆砌难懂的技术黑话,只聊三件事:到底发生了什么?要不要慌?以及接下来怎么做才算“安全落地”。 一、事件回放:黑客是怎么溜进门的 按照Plex官方说法,有人“利用第三方服务商的漏洞”批量访问
Plex突爆“密码泄露事件” 部分用户数据泄露 官方建议用户 “赶紧换密码”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重塑未来出行之路

四轮汽车到“移动的智能终端”的进化革命 如果把今天的汽车展比作一场科技春晚,那么主角早已不是马力、缸数和真皮座椅,而是芯片、算法和激光雷达。当“智能”“网联”“新能源”三股洪流交汇,汽车不再是代步工具,而是一台会学习、会社交、会发电的超级终端。它既能帮你自动驾驶去接孩子,也能在电价高峰反向给家里的空调供电;它认识红绿灯,也认识你的心情——这才是新时代汽车革命的完整模样。 技术“拆机”:看不见的地方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重塑未来出行之路

华为在大学校园内开启网络智能基站:波随人动 信号会跟队会拐弯

当你还在吐槽“教室一格信号、宿舍直接失联”时,华为悄悄把一套“波随人动”的智能基站塞进象牙塔,Wi-Fi像跟屁虫、像聚光灯、更像会看脸色的私人管家,人多就聚光、人少就省电,效率直升十五倍,却不用你多掏一分钱,这不是“信号增强器”,而是“校园网络的新外挂”,把“连得上”升级成“连得爽”,把“能上网”进化成“随处都是VIP网”, 一、基站也内卷,开始“看脸吃饭” 过去基站像路灯,站在角落默默发光,人多
华为在大学校园内开启网络智能基站:波随人动  信号会跟队会拐弯

电子产品防蓝光功能真的能护眼吗 效果有限 最好能做到这一点

下班地铁上,你打开手机护眼;回家加班,电脑再开防蓝光;连孩子的学习机也闪着“低蓝光”认证。可眼睛还是酸、胀、干,甚至度数一年涨 50 度。问题出在哪? 一、蓝光到底是什么 把可见光想象成一条彩虹,蓝光是靠近紫色那段,波长 400–500 nm。它能量高,像一把“小锥子”,能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实验室里,用蓝光持续照射视网膜细胞 6 小时,自由基浓度升高 3 倍,细胞死亡率增加 40%。但别急着
电子产品防蓝光功能真的能护眼吗 效果有限 最好能做到这一点

何小鹏称全新小鹏P7资源投入是造车史上最多的一次 一台颠覆想象的轿跑

何小鹏在内部群里只说了三句话:“预算无上限”“性能无妥协”“体验无先例”。随后流出的工程车照片,让外界第一次看到什么叫“把概念车的所有幻想,一次性塞进量产车”。 先说最直观的灯。P7 把日行灯做成一条 1.9 米长的光幕,内置 1.8 万颗可独立控制的 LED。你不仅能选 256 种颜色,还能在停车场用灯语打出“我在 B3 电梯口等你”。更有意思的是,它把激光雷达藏进了灯带下方,两颗转镜式雷达每秒
何小鹏称全新小鹏P7资源投入是造车史上最多的一次 一台颠覆想象的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