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三号完成“发射彩排”,中国航天迈向低成本时代
- 热点
- 9天前
- 45热度
火箭重复使用技术的突破,不仅意味着发射成本的降低,更将重塑人类进入太空的方式。
2025年10月18日至20日,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顺利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这次被称作“发射彩排”的测试,全面检验了火箭各系统及与发射场系统的匹配性,标志着这款可重复使用火箭正式进入首飞关键准备阶段。
试验覆盖了火箭整箭水平转运及起竖、推进剂加注、发动机点火及牵制、推进剂泄出等全流程操作。随着试验成功,朱雀三号距离2025年底的首飞目标更近一步。
此次静态点火试验是朱雀三号首飞前的最后一次大型地面测试,旨在模拟真实发射条件,检验火箭动力系统与测发流程的可靠性。

不锈钢箭体与液氧甲烷动力:朱雀三号的独特竞争力
朱雀三号是中国首型采用不锈钢箭体的大型可复用火箭,于2023年8月正式立项。其整体参数体现了中国商业航天的新高度:火箭直径4.5米,整流罩直径5.2米,全箭总长76.6米,起飞重量约660吨,起飞推力约900吨。
朱雀三号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不锈钢作为箭体主结构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不锈钢具备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及成本低廉的优势,并支持工业化快速制造。
在动力系统方面,朱雀三号一子级配置9台天鹊12B发动机,二子级配置1台天鹊15B真空型发动机。天鹊-12A发动机具备45%–111%的连续变推能力,满足垂直回收的推力需求。
朱雀三号的运载能力显著优于现役中型火箭。一次性任务低轨运载能力达21.3吨,航区回收任务达18.3吨,一子级设计复用次数不少于20次。
大运载能力结合可重复使用特性,使朱雀三号成为全球少数实现全流程回收验证的液体火箭之一。
循序渐进的技术路线:从百米级到十公里级垂直起降
朱雀三号的研发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技术路线。2024年1月19日,其试验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首次垂直返回飞行试验,验证了低空低速状态下的火箭垂直回收能力。
九个月后的2024年9月11日,朱雀三号完成了更为关键的十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试验箭点火升空,空中飞行总时间为200.7秒,经历了“上升-发动机关机-无动力滑行-发动机空中二次起动-软着陆”全过程。
这次试验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验证了空中二次点火与联合制导控制技术,着陆误差控制在10米以内。十公里级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年6月20日,朱雀三号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成功,这是我国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九机并联地面热试车试验。本次试验采用与首飞任务技术状态相同的一子级箭体,全面覆盖箭地测发流程,真正做到了‘天上怎么飞、地上就怎么试’。
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经济价值:降低太空探索成本的关键
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根本价值在于大幅降低发射成本。传统运载火箭每次发射都需要消耗大量材料和燃料,很多部件在完成任务后就会被弃置或销毁,造成巨大浪费。
朱雀三号的设计目标是将发射成本降低至现役火箭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一成本优势源自两个方面:一子级可重复使用20次以上;采用液氧甲烷作为推进剂,具有环保、成本低廉和易于重复使用的特点。
低成本发射能力将开启商业航天的更多可能性。随着成本降低,太空旅游、太空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将迎来商业化机遇。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是太空经济革命的关键。据预测,全球商业发射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超5000亿美元,可重复使用火箭将占据主导地位。
低成本发射还将推动卫星互联网星座的快速发展。朱雀三号具备一箭多星、平板堆叠卫星群打的能力,可大大提升卫星互联网星座的组网效率。中国“千帆星座”等巨型星座建设将因可重复使用火箭而加速实现。
全球竞争格局下的中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
在全球范围内,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正引领航天运输进入革命性新阶段。美国SpaceX公司凭借猎鹰9号和一二级完全重复使用的星舰,目前占据全球60%以上发射市场。
中国正形成国家队与商业航天公司双线并进的发展格局。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在2026年首飞长征十号甲可重复使用火箭,而商业公司如蓝箭航天则专注于朱雀三号等型号。
技术路线上,垂直起降(VTVL)成为当前主流技术,朱雀三号正是沿这一路径发展。 相比其他技术路径如伞降与气囊回收、带翼飞回式,垂直起降技术具有更高的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
中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需要突破发动机寿命、快速检修能力及极端环境可靠性。 SpaceX猎鹰9号的快速复用能力是中国火箭需要追赶的目标。
中国计划到2045年实现1小时全球抵达、地面与轨道间以及轨道与轨道间的“航班化”航天运输。这一宏伟目标将分阶段推进,而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支撑。
未来展望: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路径与影响
朱雀三号的首飞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加注合练与静态点火测试,并返回技术区进行检测维护;第二阶段以火箭入轨发射为主要任务目标,同步尝试一子级回收。
展望未来,中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将沿“重型化、完全复用、商业化”为核心方向发展。 2030年前后,中国计划首飞一级回收构型重型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00吨),2033-2035年实现两级完全重复使用。
完全重复使用常态化将使单位载荷成本大幅降低。到2030年代,有望实现火箭全箭复用,单位载荷成本降至100美元/公斤以下。
可重复使用火箭将推动太空经济模式创新。基于低成本运输,太空资源开采、在轨制造、深空探测等产业将加速发展。这将深刻改变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利用方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本的降低,可重复使用航天技术有望让更多人参与到宇宙探索中来,共同开启未来宇宙探索的新时代。
朱雀三号的可重复使用设计不仅关乎技术突破,更代表着一种可持续的太空探索理念。随着朱雀三号即将首飞,中国航天正迈向低成本、高频次发射的新纪元。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成熟,将推动人类进入“大规模低成本进出空间”的时代,为卫星互联网、太空旅游、深空探测等领域带来全新可能性。
数据来源参考资料:
《“朱雀”腾飞、算法新突破……科技“硬核”实力支撑经济发展底气》—— 央视网,2025年10月21日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研制迈入新阶段!朱雀三号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取得圆满成功》—— 澎湃新闻,2025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