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导体展览会上 三星首次公开展示了HBM4内存 逻辑芯片良率达 90%

2025年首尔半导体展,三星把展台做成了“压力测试室”,首款HBM4公开展出,逻辑芯片良率90%赫然写在灯牌上。没有PPT画饼,没有“预计明年小量”,直接亮出可量产真身。SK海力士、美光高管在隔壁展位来回踱步,媒体则把镜头怼上散热片:这一次,韩国巨头不仅想抢首发,还想一口气定下行业标准。HBM3E的余温尚在,HBM4的枪声已响,而三星用良率给了对手一记闷棍,AI高带宽内存赛道,提前进入卡位赛。

HBM世代迭代,性能表只是一方面,良率才是量产通行证。三星一次性把逻辑裸片良率拉到90%,意味着每十颗芯片仅报废一颗,远低于行业试产初期70%的平均线。换算成成本,HBM4每GB单价有望比竞品低8%-10%,对于动辄堆栈96GB的AI加速器,这差价足以让采购经理瞬间倾斜。更关键的是,高良率解放了产能——无需重复投片、反复温补,就能把交付周期从六个月压缩到四个月。AI训练集群的扩张速度以周为单位,谁先稳定供货,谁就握住了客户的上市窗口。

逻辑裸片一次成型:三星把自家4nm EUV产线直接改成“逻辑+内存”混合排程,逻辑层与DRAM层同厂流转,省去外部代工良率波动。90%数字由此而来,也让SK海力士依赖外部逻辑厂的方案显得“组合式”脆弱。16层堆栈+16Gb单die:新一代HBM4把堆栈层数拉到16层,单颗颗粒容量24GB,带宽高达2TB/s。层数越多,TSV(硅通孔)良率越难控制,三星通过“激光诱导外延+低温键合”把TSV失效率压到0.01%,而公开文献显示,竞品仍徘徊在0.1%。一个量级差距,足以让对手在报价单上犹豫。

功耗曲线“削峰”:HBM4工作电压降至1.0V,三星在逻辑层引入动态时钟门控,训练负载峰值功耗下降18%。对于功耗敏感的AI推理卡,这意味着散热模具成本同步下调,OEM厂商何乐而不为?生态卡位:三星同步推出HBM4+PCIe 5.0参考设计,把颗粒、基板、控制器做成“交钥匙”方案,客户只需专注算力芯片布局。对比之下,美光、海力士仍走“颗粒+规格书”传统路线,留给客户的调试周期长、风险高。

三星想做的,不只是卖内存,而是卖“AI内存系统”。风险与反制:良率领先=胜券在握?高良率背后,是三星IDM模式的资本狂欢——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封测,利润池集中,却也意味着折旧压力山大。一旦AI需求预测失准,产能利用率下滑,固定成本将迅速吞噬价格优势。此外,SK海力士手握EUV 1znm DRAM工艺,美光GDDR7良率亦在爬坡,双方随时可能通过“性能+价格战”双杀市场。三星的90%良率,是把“先发”做成“标准”,还是给对手提供追赶靶心,仍待时间验证。

算力集群的疯狂扩张,把高带宽内存推向“战略物资”高度。三星用90%良率告诉市场:我可以稳定“产油”,而且价格更低。对于AI芯片厂商,选择三星不等于选择一颗颗粒,而是选择一条可预测的供应链、一套可复制的系统方案。HBM4的竞赛才刚鸣枪,三星却已把起跑线往前挪了十米。接下来,就看SK海力士和美光如何接招,是加码良率,还是绕过良率直接拼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