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的盈利黎明:四季度营收指引居新势力首位

11月26日,摩根大通在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中,对蔚来的盈利前景表达了明确看好。报告指出,蔚来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主要驱动力来自高价新车型的交付、持续的成本管控以及运营效率的优化。这一判断基于蔚来刚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其多项核心指标创下历史新高。历经长达十年的投入与亏损,蔚来似乎终于找到了规模与盈利之间的平衡点。

财务转折:三季度业绩创纪录,四季度盈利在望

蔚来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为其四季度可能的盈利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份被驾仕派称为“蔚来十一年历史上最强的一个单季”的财报,显示出公司经营状况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数据显示,蔚来三季度净亏损已收窄至34.8亿元,环比、同比均有超过30%的收窄。更令人振奋的是,整车毛利率从二季度的10.3%大幅提升至14.7%,创下三年新高。现金流方面,蔚来现金储备单季净增百亿,经营性现金流首次大幅转正。这意味着,蔚来已从“失血”状态进入了“回血”通道。对四季度,蔚来给出了交付12万至12.5万辆的指引,同比增长65.1%至72.0%;营收指引327.6亿元至340.4亿元,不仅刷新自身纪录,也位居造车新势力之首。

产品升级:高毛利车型成为盈利引擎

蔚来盈利前景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高价新车型的交付,特别是ES8和乐道L90的放量,成为推动毛利率提升的关键因素。摩根士丹利分析报告指出,蔚来四季度营收指引环比增长50-56%,暗示平均售价将实现高个位数增长。这主要源于ES8和乐道L90等高毛利率车型销量占比提升。乐道L90作为蔚来旗下新生力量,于7月底正式上市,定位为“智能大空间旗舰SUV”,在广州车展上还推出了黑骑士特别版,售价达30.68万元。李斌在广州车展时强调,ES8以当前售价,会比之前老款的利润还要好。这正是规模效应带来的良性循环——销量越大,边际成本越低,定价空间也更灵活。

管理变革:成本控制从口号落到实地

除了产品优化,蔚来在成本管控上的努力同样不可忽视。2025年起,蔚来执行了一系列被内部称为“CBU”的降本增效措施,取得了实质效果。所有研发项目都设置了ROI(投资回报率)门槛,手机等非核心项目被砍或收缩。这种精细化管控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李斌在广州车展讲过“该省省、该花花”的故事:为了节约3万元而去提升展场搭建效率、不拖延时间,本质上就是用“增效”来降低场地和人员的占用成本。在营销费用上,蔚来也采取了精细化运营策略。驾仕派报道指出,蔚来在营销费用“捉襟见肘”的2025年,反而打出了乐道L90前备箱营销、可口可乐换电站广告合作等“四两拨千斤”的好案例。

技术自研:长期主义进入收获期

蔚来多年来在技术自研上的投入,如今开始贡献利润。神玑NX9031自研智驾芯片量产上车,替代外采芯片有效降低了成本。平台化战略同样成效显著。蔚来与乐道共用座椅骨架、统一数据接口,仅接口一项成本就能节省50%。这些自研技术的成熟,正是李斌年初所言“2025年是蔚来十年投入的收获之年”的底气。在经历长期投入后,蔚来的“长期主义”终于等来了回报时刻。

未来展望:2026年或成盈利拐点年

对于蔚来的未来,多家机构表达了乐观态度。摩根士丹利预计蔚来四季度整车毛利率将达到18%,并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9美元,较当前股价有57%的上涨空间。蔚来管理层对2026年给出了更为积极的展望。公司计划在2026年二至三季度推出三款大型SUV车型蔚来ES9、ES7和乐道L80,进一步支撑销量增长。更重要的是,蔚来已设定2026年整车毛利率达到20%的目标。摩根大通认为,2026年有望成为蔚来的盈利拐点年。

从巨额亏损到盈利黎明,蔚来的转变并非偶然。高毛利车型放量、严格成本管控、技术自研成果显现,这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了蔚来的盈利曲线。李斌坚持的“长期主义”在经历了近乎悲壮的坚持后,终于迎来了市场规律的验证。当规模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当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盈利便从奢望变成了可能。

数据来源和参考文献:

摩根士丹利蔚来三季度财报分析报告

蔚来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摩根大通蔚来盈利前景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