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穿越“血海”:三季度财报等多项核心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11月17日,小鹏汽车交出一份被董事长何小鹏称为“历史最佳”的三季度财报:营收203.8亿元,同比增长101.8%;毛利率首次突破20%大关至20.1%;交付量11.6万辆,同比激增149.3%;净亏损收窄至3.8亿元,同比减少近80%。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小鹏汽车在行业淘汰赛中的一次关键突围。

财务数据背后的战略转向:从规模优先到质量优先

小鹏汽车本季度毛利率站上20%的关键节点,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一数字背后是成本控制与技术溢价的双重作用:一方面,供应链优化与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例如与大众合作后零部件成本降低25%以上;另一方面,高毛利的服务与技术收入占比提升,其毛利率高达74.6%,成为拉动整体盈利的核心引擎。更值得关注的是亏损大幅收窄。与去年同期18.1亿元亏损相比,本季度3.8亿元的净亏损显示小鹏已接近盈利临界点。这一转变源于交付结构优化与费用管控:主力车型MONA M03贡献规模基础,而改款P7+、X9等中高端车型支撑溢价空间。同时,研发与行政费用增速低于营收增速,表明运营效率提升。

技术商业化:从车企到“具身智能公司”的跃迁

小鹏财报中最引人注目的并非交付数据,而是其向“具身智能公司”转型的战略表述。何小鹏在电话会议中强调,Robotaxi、人形机器人与飞行汽车将成为新增长曲线。这种定位超越传统车企范畴,指向更广阔的AI落地场景。技术变现已成为小鹏的商业化支点。本季度服务及技术收入达23.3亿元,同比增长78.1%,其高利润率(74.6%)显著优化了盈利结构。这得益于小鹏向其他厂商输出智驾技术,例如与大众的合作已从资本层面向技术协同深化。在核心技术布局上,小鹏的自研芯片图灵与鲲鹏超级电动体系构成差异化壁垒。

市场扩张:全价格带覆盖与全球化突破

小鹏的产品矩阵正实现从10万级到50万级的全价格带覆盖。MONA M03稳固大众市场,P7+坚守中端,X9超级增程版冲击高端。这种布局使其在激烈价格战中保持弹性:10万元以下市场靠规模取胜,30万元以上市场靠技术溢价。全球化成为另一个增长引擎。小鹏通过本地化合作应对关税壁垒,计划在2025年实现海外销量翻倍。其在慕尼黑车展的亮相,以及欧洲研发中心的设立,表明其正从“中国品牌”向“全球品牌”进化。值得注意的是,小鹏的AI技术适配欧美标准,例如智驾系统针对当地路况优化,这为其海外溢价提供支撑。

挑战与风险:高端乏力与研发压力并存

尽管财报亮眼,小鹏仍面临结构性挑战。高端车型销量疲软是隐忧之一:10月X9销量仅835辆,G9不足1000辆。在理想L9、问界M9等竞品挤压下,小鹏的高端突破仍需时间。研发投入持续高企也可能挤压短期利润。2025年研发费用预计达100亿元,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新业务短期难盈利。此外,市场竞争白热化:华为问界在智驾领域紧追,小米在低端市场掀起价格战,小鹏需在多战线同时应对。

何小鹏所称的“血海”正是行业现状:价格战侵蚀利润,技术迭代加速淘汰。但小鹏的应对策略清晰,通过技术壁垒构建差异化,通过生态扩张打开新空间。其现金储备与毛利率提升表明,小鹏正从“求生”转向“求胜”。
行业淘汰赛的胜负手,已从产能规模转向技术沉淀与生态构建。小鹏汽车三季度财报的意义不仅在于数据破纪录,更在于验证了一条路径:在新能源车的“血海”中,企业可通过技术商业化实现质量型增长。

 数据来源和参考文献:

东方财富网 小鹏汽车发布2025Q3财报:毛利率升至20%,净亏损缩窄至3.8亿元  2025-11

企鹅号  小鹏汽车:2025年Q3营收203.8亿元  2025-11

券时报网  三季度交付量、营收、现金储备均创新高 小鹏汽车四季度交付指引锁定为12.5万台至13.2万台

20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