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神星二号运载火箭已完成了试验 将于近期执行“一箭六星”首次发射任务
- 科技快讯
- 12小时前
- 6热度
9月28日,星河动力宣布谷神星二号完成总装总测,通过出厂评审,即将择机“一箭六星”首飞。消息很短,分量不轻,这是国内又一款民营中型火箭首次集体拼车,也是星河动力从“小固体”迈向“大液体”的转折点。当发射从“十年磨一箭”变成“流水线总装”,谷神星二号能否把一箭六星做成“日常套餐”?它的登场,是给行业添把火,还是给自己埋根刺?
一、从谷神星一号到二号:星河动力的“扩列”逻辑
谷神星一号,500kg太阳同步轨道,四年七飞七捷,把民营固体火箭的可靠性刷到“满分”。但固体就像“一次性打火机”,便宜却不可复用。要想把发射成本压到1万美元/kg以下,必须上液体、上复用。谷神星二号应运而生:直径2.5m、起飞质量82t、500kmSSO运力2t,可“一车六座”集体拼车,也能给后续可回收版本留足推进剂余量。一句话:从“小快递”升级为“中型货拉拉”,固体开路,液体吃肉,这是星河动力的“扩列”逻辑,也是民营火箭的成人礼。
二、“一箭六星”不是炫技,而是“拼车经济学”
首飞就带六颗卫星,看似“炫技”,实则“算账”。中型火箭的固定成本占比高达60%,把载荷塞得越满,单公斤成本越低。谷神星二号采用“模块化卫星适配器”,可兼容100kg-400kg不同重量、不同接口,像拼乐高一样把六颗星码在顶部。发射场测试显示,从星箭对接到整流罩合拢,只需36小时,比传统串行装配缩短一半。换句话说:拼车越快,空窗越短,发射台周转率直接决定盈亏平衡。一箭六星,不是“秀肌肉”,而是“秀账本”。
三、液体+可复用:谷神星二号的“隐藏副本”
外界关注六星拼车,业内更关注“液体”与“复用”。谷神星二号首飞采用“液氧煤油+液氧液氢”上面级,比冲比固体提升15%,为后续可回收版本铺平道路。星河动力已启动“智神星”项目:在二号基础上增加栅格舵、反推支腿,目标2026年实现一子级垂直回收。液体复用一旦跑通,发射成本有望从1.5万美元/kg砍到5000美元/kg,直接对标SpaceX的“猎鹰9”折扣区。中型液体+拼车+复用,构成一条“降本螺旋”,这才是谷神星二号真正的“隐藏副本”。
四、民营火箭的“中年危机”
固体时代,民营火箭拼的是“可靠”;液体时代,拼的是“便宜”+“快周转”。谷神星二号面临三重考验:液体发动机可靠性,液氧煤油涡轮泵转速4万转/分,震动比固体高一个量级,首飞即六星,任何一台发动机“咳嗽”,都可能导致星箭俱毁。发射节奏,固体火箭可提前装药,液体需在临射前加注,射前流程每增加1小时,周转率就下降5%。回收风险,一子级回收失败,相当于损失60%制造成本,民营公司现金流“伤不起”。可靠是入场券,便宜才是生存权。谷神星二号必须在“首飞成功”与“成本可控”之间走钢丝,任何一次失利,都会把“液体梦”拖回“固体现实”。
五、中型液体“拼车战”一触即发
谷神星二号首飞倒计时,同行已闻声而动:蓝箭“朱雀二号”扩大液氧甲烷产能、天兵“天龙二号”计划2025年拼车10星、星际“荣耀号”宣称2026年复用。中国民营火箭突然集体“长大”,从500kg小固体跃向2t级液体,目标都是“可回收+拼车”,把发射市场拖入“成本红海”。对于卫星厂商,这是利好,发射报价预计两年内再降30%;对于火箭公司,却是“生死时速”,谁率先复用,谁就能吃到溢价,其余只能陪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