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自己的Windows、安卓和iOS 余承东称鸿蒙只能成不能败
- 科技快讯
- 10天前
- 26热度
8月18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接受《对话》栏目访谈时,深情讲述了鸿蒙系统研发背后的艰辛历程。对于华为而言,鸿蒙系统承载着特殊使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产品本身,上升到了国家信息技术安全保障的战略高度。
华为在操作系统的研发征程早在2012年就已悄然启程。“鸿蒙”这一富有诗意与文化底蕴的名称,象征着中华文化中万物初开的混沌状态,寓意着新系统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然而,真正促使华为将鸿蒙投入商用的,是外部制裁的严峻挑战。在国家信息技术安全面临威胁的关键时刻,华为毅然决定扛起大旗,让鸿蒙成为国家信息技术设施的安全保障,为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去年10月,华为发布原生鸿蒙系统HarmonyOS 5.0,这一版本标志着鸿蒙系统实现了质的飞跃。余承东解释道,以往的鸿蒙采用双框架体系,而鸿蒙5开始,所有应用都迁移到了鸿蒙操作系统上。这是我国首个实现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真正做到了国产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筑牢了根基。
鸿蒙系统的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背后是巨大的投入与艰辛的付出。余承东透露,华为每年投入超过1万多人参与研发,持续了6年之久,研发费用高达几百亿。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但华为深知,一套鸿蒙操作系统能够解决中国所有智能终端、机器设备的问题,其意义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构筑一个全新的应用生态难度超乎想象。安卓与iOS系统二分天下的态势已经持续多年,它们积累了上百万个应用,生态体系极为丰富。余承东将鸿蒙的研发形容为“非常大的冒险”,但华为依然笃定前行。这份笃定源于鸿蒙内核的先进性。鸿蒙敢于使用新技术,设计标准按照新一代来制定,是全世界唯一能用一个操作系统解决所有端问题的系统。在研发过程中,华为实行“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开发接口都有明确的分工,确保了研发工作的高效推进。
此外,鸿蒙作为后来者也有自己的后发优势。之前的操作系统经过多年发展,架构体系逐渐陈旧,而鸿蒙少了历史的负担,轻装上阵。研发之初就构建了全场景多设备的协同能力、丝滑流畅的安全能力等,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夏虞斌的话道出了众多技术人员的心声:“要在技术上取得非常大的领先很难,但是每一个技术人员,尤其是中国的技术人员,内心都有一个理想,就是希望能够做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能够把我们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鸿蒙系统正承载着这样的理想,破局而生,引领国产操作系统迈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