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表突破水下通信难题:只用手表就能水下通信
- 数码
- 2天前
- 19热度
“我们把海豚的交流方式装进了手表里,将通讯能力延伸到了海洋。”11月14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通过视频揭开了WATCH Ultimate 2水下通信技术的神秘面纱。这项被称为“海豚声呐通信”的创新技术,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水下通信的物理难题。华为WATCH Ultimate 2成为业界首款无需外置配件就能在水下实现通信的手表。该手表已于11月7日开启预售,定价6499元起,同时也是首款支持北斗卫星语音消息的穿戴设备。
灵感来自自然:海豚成为水下通信的“导师”
水下通信长期以来面临巨大技术障碍。传统电磁波在水中衰减极为剧烈,传播距离不足1米,这使得普通电子设备在水下几乎无法进行有效通信。而华为研发团队从海洋生物中找到了解决方案——海豚通过声音实现水下沟通与定位的能力,为技术突破提供了关键灵感。声波在水中的衰减仅为电磁波的千分之一,使其成为理想的水下信息载体。华为的工程师们通过研究海豚的水下交流机制,模仿其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方式,开发出了独特的“海豚声呐通信”技术。这项仿生学应用代表了智能穿戴设备设计思路的重要转变:从单纯追求功能叠加到向自然界亿万年进化成果学习。余承东在视频中阐释的这一技术理念,展现了华为研发团队“师法自然”的创新思维。

微型化突破:从庞大设备到手表内置的蜕变
虽然声纳技术早已存在,但传统专业设备依赖的声波换能器因体积大、成本高,始终无法实现便携化。专业声纳设备通常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不适合普通消费者日常携带使用。华为团队通过极致的空间优化,将声波换能器核心部件厚度做到仅0.25毫米,相当于两张A4纸叠加的厚度。这一微型化突破使得将完整声纳模组嵌入智能手表成为可能,无需任何外接设备即可实现水下通信。该技术通过压电效应实现电信号与声信号的转换,创造性地解决了水下通信的设备便携性问题。从庞大设备到手表内置的蜕变,不仅体现了华为在微型化领域的工程能力,更重新定义了智能穿戴设备的功能边界。
实用功能:为水下安全保驾护航
华为WATCH Ultimate 2的海豚通信功能提供两种实用场景:在30米范围内,用户之间可以互相发送消息;在60米距离内,可以发出SOS求救信号。这一功能为潜水爱好者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和联络手段。如果有同款手表,还能够通过信号接力转化,实现最远60米的一键呼救功能。这意味着即使在水下较远距离,用户也能在紧急情况下寻求帮助,大大提升了潜水活动的安全性。对于潜水社区来说,这一技术创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水下沟通难题。传统上,潜水者需要依靠手势或专用水下通信设备,而这些设备往往笨重且昂贵。华为将这一功能集成到普通手表中,使水下通信变得更加普及和便捷。

天地一体:从海洋到天空的全面通信覆盖
华为WATCH Ultimate 2的通信能力不仅限于水下场景。该设备还是首款支持北斗卫星语音消息的终端设备,支持在野外无移动网络的环境下,通过卫星发送语音消息。这意味着用户无论是在海洋深处还是在偏远的荒野,都能保持一定程度的通信能力。“海豚声呐通信”与北斗卫星消息的结合,构成了从水下到天空的全面通信覆盖体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北斗卫星语音消息功能允许用户无需费力打字,即可快速传递关键信息。这一特性在紧急情况下尤为重要,为用户在极端环境下提供了更加便捷可靠的通信保障。
技术影响:重新定义智能穿戴设备的边界
华为WATCH Ultimate 2的推出,不仅仅是单一产品的更新迭代,更是对整个智能穿戴行业的一次重要启示。将专业级水下通信技术融入消费级智能手表,打破了传统智能设备的使用场景限制。这一技术创新对潜水运动、水下作业和安全救援等领域都将带来积极影响。以往需要专门设备才能实现的水下通信功能,现在可以借助日常佩戴的智能手表实现,极大降低了技术使用的门槛。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华为此次技术突破展示了智能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再局限于健康监测和消息提醒等基础功能,而是向专业化、场景化深度拓展。这种“专业功能消费化”的趋势,可能引领智能穿戴行业进入新的创新周期。
华为WATCH Ultimate 2的“海豚声呐通信”技术,是智能穿戴设备与专业水下通信技术的首次成功融合。这项创新不仅解决了实际应用痛点,更展示了通过仿生学思路突破技术瓶颈的巨大潜力。从陆地到海洋,从天空到水下,智能穿戴设备的通信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
数据来源和参考文献:
IT之家 余承东揭秘华为 WATCH Ultimate 2 海豚通信:业界首款无需外置配件的水下通信手表 2025-11
凤凰网 余承东揭秘华为WATCH Ultimate 2海豚通信 2025-11
新浪财经 余承东:华为新款非凡探索手表可水下通信 202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