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REDMI K90即将发布 雷军发文预热新品 称手感大幅度提升

6.59 英寸,比主流旗舰小一圈,比小屏旗舰又大半个指节,雷军把这叫“黄金中屏”,并把它放在 K90 预热海报的 C 位。在“大屏+超大杯”卷了五年之后,REDMI 第一次主动往后撤半步。消息一出,评论区两极:有人欢呼“单手党得救”,也有人质疑“缩了 0.3 英寸,怕不是电池也缩水?”看似只是尺寸微调,实则是 REDMI 对“内卷”的一次反向操盘:当所有人都在比谁先突破 7 英寸,它把筹码押回手感,用“减法”换“溢价”。

过去提到 REDMI,关键词离不开“性价比+大屏+大电池”。K 系列更是把“7 英寸电竞屏”做成护城河:更大的 VC、更大的马达、更大的扬声器,最后塞进 5500 mAh,重量直奔 230 g。这套公式跑分无敌,却也让“手腕党”望而却步。于是出现诡异场景:线上销量 5 分钟破亿,线下体验台却鲜有人久握。雷军在内部复盘会上说:“参数赢了,手感输了。”K90 的 6.59 英寸,就是这句检讨的量化结果——把屏幕对角线缩短 3 mm,机身宽度直接缩到 71 mm,刚好落在成年男性单手虎口舒适区。别小看这几毫米,它让机身重心向内收 4 mm,握持力下降 15%,长时间刷微博不再练腕力。

屏幕变小,用户第一反应是“电池会不会砍?”REDMI 用两块电芯回答:新一代硅碳负极材料,能量密度拉到 780 Wh/L,容量反而比上代多 200 mAh,达到 5600 mAh。为了塞下这块“加厚电池”,工程师把屏幕驱动 IC 改成单芯片方案,节省出 0.2 mm 厚度,再把副板从“L 形”拍扁成“一”字形,让出 1.5 cm³ 空间。最终机身厚度 8.4 mm,重量 203 g,比上一代轻了 19 g。19 g 听起来不多,却恰好是拇指与食指长期对抗的“疲劳阈值”,女生单手握持 30 分钟小拇指不再卡出凹槽。

屏幕本身也没“降配”。6.59 英寸 1.5K 屏,像素密度 446 PPI,比主流 6.7 英寸 2K 屏仅低 5%,日常社交距离下几乎无法分辨。更关键的是,REDMI 把 2160 Hz 高频 PWM 下放到中屏,低亮度灰阶偏差控制在 0.3 JNCD 以内,夜间刷小说不再“辣眼”。

性能方面,K90 首发天玑 8400-Ultra,CPU 沿用台积电 4 nm,GPU 堆到 10 核,安兔兔 152 万,比 8 Gen2 低 8%,但中屏分辨率降低 11%,实际帧率反而更稳。实测《原神》须弥城 30 分钟,平均 59.6 fps,机身最高 42.3 ℃,比 6.7 英寸机型低 1.5 ℃,屏幕小一圈,散热路径短一截,热量更快导出。

至于影像,主摄继续用 IMX906,但 OIS 马达厚度被削 0.2 mm,刚好让镜头模组与背板做平,食指不再被“火山口”顶住。看似妥协,实则精准:K 系列用户首要是“性能党”,影像“够用即可”,把空间省给电池和散热,反而让整机 ID 更简洁。REDMI 终于明白性价比不是“全都要”,而是“花刀刃”。

手机行业走到 2025,屏幕尺寸早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路径依赖”:供应链现成的 6.7 英寸 2K 面板量大管饱,谁改尺寸谁要重开模组、重调产线,成本立刻涨 8%。于是大家默契地“一起大”,直到手腕集体抗议。K90 的 6.59 英寸,看似只缩 0.3 英寸,却要在上游另开一套中尺寸基板,前期投入上亿,没有百万级销量根本摊不平。REDMI 敢下注,是因为看到 200 g 以下性能机的真空带:iPhone 数字系太小,安卓旗舰太大,中间隔着 5000 万“轻性能”用户。

所以明晚的发布会,别只盯着跑分。当雷军把 6.59 英寸机器轻轻放进牛仔裤口袋,他会再次证明在供应链高度同质化的今天,真正的创新不是加一寸、多一核,而是敢于为“手感”重开一条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