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乾崑ADS Pro突破:城区NCA驶入大众赛道 智能驾驶迎来“普惠时刻”

11月20日,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的一则官宣引爆行业:搭载舱内激光视觉Limera传感器的ADS Pro方案正式支持城区领航辅助NCA功能,并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通过OTA推送至用户车辆。这一突破不仅意味着高阶智驾首次覆盖最复杂的城市道路场景,更标志着其价格门槛从30万级以上下探至15万级车型。华为正以“技术普惠”策略,重新定义智能汽车的竞争规则。

技术升维:舱内激光传感器的“隐形革命”​

ADS Pro的核心突破在于其独创的舱内激光视觉Limera传感器。与传统外置激光雷达不同,该传感器将微型激光雷达与高清摄像头集成于前挡风玻璃内侧,完全隐藏于车内。这一设计既避免了外置传感器易受雨雪灰尘干扰的痛点,又保持了整车外观的简洁性。其全固态结构无机械运动部件,探测距离达250米,点云密度提升80%,即便在暗光环境下也能精准识别30厘米高的障碍物,实现100公里/小时速度下的安全刹停。更关键的是其感知能力的跃升。与业界主流120线激光雷达相比,Limera对30厘米小目标的检测距离领先43%,夜间探测距离比基础版提升30%。结合“世界引擎+行为模型”架构,系统端到端时延降低50%,重刹率下降30%,通行效率提升20%。这种技术冗余设计,正是为了应对城区复杂路况中“鬼探头”、非标准异形物等长尾场景。

市场破局:从“豪华专属”到“大众普惠”的战略下沉​

华为此次发布的深层意义在于打破了高阶智驾的价格壁垒。此前,城区领航辅助功能多局限于30万级以上车型,而ADS Pro将其直接下沉至15万级市场。2026年,预计将有20多款车型搭载该方案,覆盖SUV、轿车、硬派越野等品类。这种“越级普及”的背后,是华为对智能驾驶规模化应用的精准判断。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策略的可行性。2025年1-10月,华为乾崑智驾车型销量达45.2万辆,占据27.8%的城区领航功能市场份额,其中35万以上豪华车市场占比高达53%。用户活跃度数据更为亮眼:辅助驾驶月活比例达95.2%,累计行驶里程58.1亿公里。这表明,一旦用户体验到高阶智驾的实用性,便会形成持续依赖。

体验重构:从“工具属性”到“伙伴关系”的交互进化

ADS Pro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参数提升,更是驾驶体验的本质变革。其城区NCA功能覆盖了从高速到城区的全场景通行,平均接管里程超1500公里,大幅降低用户频繁接管的焦虑感。而华为提出的“10分钟乾崑智驾生活圈”概念,进一步拓展了智驾的边界——系统可自动完成停车缴费、充电桩寻找等延伸服务,使汽车从代步工具转型为智能移动伙伴。交互设计的优化同样值得关注。ADS Pro在激活L3级功能时,会通过语音提示“L3自动驾驶已激活”及界面状态显示,明确责任移交节点。这种透明化的沟通机制,有效缓解了用户对系统可靠性的疑虑。与此同时,系统具备的防御性驾驶能力可实现“边刹边让”,应对突发状况时更具拟人化智慧。

行业启示:智能驾驶竞争进入“生态协同”时代​

华为的布局揭示了智能汽车产业的新趋势:单点技术优势已不足以构建护城河,未来竞争将是技术、数据、生态的多元整合。ADS Pro与鸿蒙座舱的协同便是一例,当智驾系统拓展汽车的“行动能力”时,座舱的主动语音服务可同步调用生活工具,形成场景化闭环。此外,华为通过乾崑APP构建用户社区,将技术迭代与用户反馈深度绑定。这种“用户反哺技术”的循环模式,使其能快速优化极端场景的应对能力。截至2025年7月,华为ADS已累计避免潜在碰撞254万次,而这些真实路况数据又进一步训练算法,形成持续进化的飞轮效应。

华为ADS Pro支持城区NCA的意义,远超一次功能升级。它标志着高阶智驾从“高端车型的炫技配置”迈向“大众用户的日常实用功能”,这场技术普惠浪潮将彻底改变智能汽车的普及节奏。当城区领航辅助成为15万级车型的标配,当机器承担起城市通勤的复杂决策,智能驾驶的真正价值才得以完全释放,它不是让车更“智能”,而是让人更“自由”。

数据来源和参考文献:

快科技  华为重磅官宣!舱内激光ADS Pro支持城区NCA辅助驾驶  2025-11

第一电动网  鸿蒙智行NCA避险超220万次,华为ADS守护行车安全  2025-09

今日头条 华为ADS 3.0实锤!2025年城区智驾商业化关键节点曝光  2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