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数研近日公布9月份俄罗斯汽车品牌销量榜 日系车丰田重回榜单前十
- 汽车
- 2025-10-20
- 49热度
“前十占六”依旧耀眼,却掩不住一片红色箭头。10月19日,中汽数研把9月俄罗斯销量榜甩到网上:奇瑞、哈弗、吉利、长安、星途、欧萌达集体两位数下滑,唯有丰田悄悄爬回第十,把“日系已死”的叙事按在地上摩擦。半年前,中国品牌在俄市占率一度冲破70%,如今跌到58%,像坐了一次过山车。问题不是“天塌了”,而是高速扩张后的第一次系统回调,它教会我们的远比数字本身残酷。
先看“灰色清关”关门。7月起,俄政府提高“平行进口”门槛,关税按到岸价+30%计征,灰色小批量的单车成本瞬间贵出两千美元。中国车过去靠“买断保税区、卖一辆清一辆”的游击战,把价格压到比官方4S低15%,如今套利空间被封,正规渠道又来不及铺货,销量应声而落。奇瑞在俄单月库存一度高达4.1万辆,经销商不得不“以价换量”,瑞虎7 Pro终端优惠拉到22%,可还是填不上需求窟窿。

再看“卢布过山车”。8月卢布兑美元跌破100关口,整车结算价两周内被动抬升12%。中国车企普遍采用“人民币—美元—卢布”三级结算,汇率风险全部压给俄经销商。经销商不敢大批量接车,只能“卖一台、订一台”,导致终端现车稀缺。反观丰田,早在2022年就切换成“卢布本地化采购”,从发动机到玻璃全面用土耳其、埃及的CKD件,汇率波动被锁在5%以内。于是我们看到:中国车排队等现车,丰田RAV4却现货充足,消费者用脚投票,丰田重回前十只是时间问题。
更深层的,是“品牌疲劳”。过去一年,中国车在俄营销只有一句台词“便宜量又足”。当价差缩到8%以内,俄罗斯人开始用“放大镜”挑刺:车机俄语翻译生硬、座椅加热只有两挡、零下30℃冷启动异响……哈弗初恋甚至被吐槽“门把手冻成冰棍”,社交媒体的梗图一夜出圈。丰田则把“可靠性”这张旧船票重新包装:五年10万公里延保、零下40℃冷启动直播、一小时快修,精准戳中寒带用户的痛点。中国品牌用性价比打开市场,却用体验把口碑关回去;丰田用老掉牙的“开不坏”故事,反而完成一次“文艺复兴”。

但“退潮”不等于“落幕”。俄政府2030年前仍有80万辆的产能缺口,留给外资的绿灯不会关;中国品牌在俄的本土工厂、KD产能、金融公司都已落子,只是从“抢滩”进入“深耕”。短期看,谁能把汇率对冲、本地配套、售后口碑三件事补齐,谁就能把58%的基本盘守住;长期看,俄罗斯市场正在复制中国2015年的“消费升级”路径,品牌、体验、服务将重新定价。丰田的回归不是末日,而是给中国车上了一堂“成人礼”:价格战终有尽头,价值战才是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