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家扫拖机器人5开始预约 主打 7.9cm 超薄机身、AI 识别障碍物
- AI
- 2天前
- 15热度
10月10日,米家扫拖机器人5悄悄开启预约,没有发布会、没有微博热搜,却把“7.9cm超薄”直接打在商品页眉。3199元起的价格,比上一代首发降了300块,却拿掉了顶部激光“小帽子”、塞进正前方避障摄像头、把越障抬到40mm。小米再次祭出“价格屠刀”?不,这一次它想割的不是友商,而是你家沙发底、床底、电视柜底那些“卫生盲区”的命。
去“帽”革命:让扫地机学会“贴地飞行”
传统LDS激光雷达像一顶固执的小帽子,让机身被迫“长高”到10cm以上,沙发底、床底成了天然避难所。米家5采用下沉式多维感知,把dToF激光藏进机身、主摄像头移到正前方,厚度直接削到7.9cm,约等于一台MacBook Air竖起来的高度。超薄带来的不是“纸面参数”,而是“隐形自由”:它能钻进8cm空隙,把以往年度大扫除才拖得出来的毛絮、猫砂、LEGO零件一次打包。扫地机第一次从“工具”变成“隐形室友”。
AI视觉+线激光:黑暗床底也能“看得清”
很多人担心:去帽会不会牺牲导航?米家给出的解法是把AI视觉与双线激光补充融合,摄像头负责识别障碍物类别,线激光提供距离信息,配合dToF做地图重建。官方实测:全黑环境,行进速度不降,识别精度依旧能区分“充电线 vs 鞋带”。换句话说,它把“看得见”做成“看得懂”,再薄的机身也不做“瞎子摸象”。
40mm越障:厨房门槛不再“卡档”
超薄机型常被吐槽“越障弱”,米家5直接拉到40mm,比市面上多数8cm机身机型还高出5mm。秘诀是“双悬边刷+滚刷浮动”:遇到门槛,边刷先探路,滚刷立刻抬升,主轮扭矩瞬间提升30%,像给扫地机装了一双“登山鞋”。实际体验中,厨房过门石、浴室防滑条都能一次爬过,减少“人工搬救兵”的尴尬。
水箱版 vs 上下水版:把“加水、倒水”也做成选择题
3199元是5200mAh水箱版,上下水版贵400块,却多了一套“薄嵌式上下水”模组——厚度仅增加1.1cm,可塞进橱柜踢脚线,清水箱、污水箱自动接入角阀与下水管。小米第一次把“上下水”做成模块化选装,而不是“另买新型号”。对用户来说,装修后也能低成本升级;对小米来说,用“配件思维”替代“机型割裂”,库存压力更小,利润更稳。
价格锚点:3199不是“便宜”,是“合理”
同档超薄机型,追觅X30厚度8.8cm,售价4999;石头G20厚度10.3cm,也要4299。米家5直接3199起,把“超薄”从旗舰溢价打成“亲民标配”。小米再次验证自己的定价哲学:先找到用户最大痛点(厚度),再用规模换成本,最后用“锚点价”让对手难受。利润不靠硬件赚,靠后期滤网、拖布、上下水模块“细水长流”。
米家扫拖机器人5的登场,没有炫目的“全球首发”,却把“超薄”做成“隐形自由”,让扫地机第一次真正钻进家具底部,也让“卫生盲区”这个词成为过去式。3199元的背后,是小米对家居场景的再拆解:当性能趋于同质,厚度、价位、模块化才是下一轮内卷的主战场。它或许不是最强旗舰,却是那把最精准的“手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