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方发公告称AI生成合成公众号、视频号需主动声明
- AI
- 5天前
- 34热度
8月31日晚,微信珊瑚安全公众号推送了一条看似技术向的公告,却与每一位内容创作者和读者都息息相关,《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 9 月 1 日正式落地,平台将同步上线“双标识”系统:显式水印 + 隐式签名,AI 生产的内容再也绕不开“身份证”。
一、为什么要“贴标签”
过去一年,AI 生成的假新闻、换脸视频、虚假带货文案呈指数级增长。微信安全团队在一次内部测试中发现,一条 AI 伪造的“金融利好”消息在 30 分钟内被转发 3.7 万次,评论区真假难辨。新规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让“机器写的”一眼就能被认出,降低谣言和诈骗的生存空间。
过去一年,AI 生成的假新闻、换脸视频、虚假带货文案呈指数级增长。微信安全团队在一次内部测试中发现,一条 AI 伪造的“金融利好”消息在 30 分钟内被转发 3.7 万次,评论区真假难辨。新规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让“机器写的”一眼就能被认出,降低谣言和诈骗的生存空间。
二、“双标识”到底长什么样
-
显式标识:用户可见
图片/视频:右下角自动叠加水印“AI 生成”,亮度可调,不影响观感
文章/推文:标题下方出现灰色小字“内容含 AI 生成段落”
语音消息:播放条左侧增加“🤖”图标 -
隐式标识:机器可读
平台在文件元数据里嵌入一串加密代码,即便被截图、二次剪辑,也能溯源到原始 AI 模型和创建者账号。微信称,隐式标识的破解成本“比伪造身份证还高”,基本断了“去标洗稿”的念头。

三、普通用户要做什么
如果你用 AI 写稿、做图、配音:发布时必须手动勾选“含 AI 生成内容”选项,否则会被系统限流,情节严重的账号将被暂停原创功能;
如果你只是转发:看到“AI 生成”提示,先别急着点赞,点进详情页可查看模型来源、创作者信息,一键举报按钮就在底部;
企业公众号:建议在后台提前上传“AI 使用声明”,避免每次发文重复勾选,降低运营负担。
如果你用 AI 写稿、做图、配音:发布时必须手动勾选“含 AI 生成内容”选项,否则会被系统限流,情节严重的账号将被暂停原创功能;
如果你只是转发:看到“AI 生成”提示,先别急着点赞,点进详情页可查看模型来源、创作者信息,一键举报按钮就在底部;
企业公众号:建议在后台提前上传“AI 使用声明”,避免每次发文重复勾选,降低运营负担。
四、不遵守会怎样
《办法》明确: 首次违规:内容下架 + 站内警告;二次违规:账号 7 天禁发;恶意去标、伪造来源:永久封禁,并同步上报网信部门,最高可处 10 万元罚款。微信表示,9 月 1 日起会先用 7 天“柔性提示”,只提醒不下架,给创作者适应期;9 月 8 日零点后正式开罚。
《办法》明确: 首次违规:内容下架 + 站内警告;二次违规:账号 7 天禁发;恶意去标、伪造来源:永久封禁,并同步上报网信部门,最高可处 10 万元罚款。微信表示,9 月 1 日起会先用 7 天“柔性提示”,只提醒不下架,给创作者适应期;9 月 8 日零点后正式开罚。

总之,从 9 月 1 日开始,AI 内容在微信里将“透明化”运行:创作者多一份自律,读者多一份安心,平台多一道防线。下次看到“爆款”消息,先瞄一眼有没有“AI 生成”小灰标,再决定要不要转发,或许就能少一次被谣言牵着走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