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三季度业绩媒体电话会上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回应存储成本攀升问题

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承压的背景下,小米三季度业绩逆势增长,营收113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81.1%。然而,亮眼业绩背后,管理层却透露出对未来的审慎态度。

内存危机:AI革命下的行业洗牌

当前内存价格上涨并非短期波动,而是由AI驱动的结构性变革。卢伟冰明确指出,这轮涨价的根本动力是AI产业对高性能内存(HBM)需求的激增,挤占了传统手机内存(LPDDR)的产能。这种需求变化导致内存价格进入“超长周期”的上涨通道,预计2026年压力将更加显著。面对这一全行业挑战,已有厂商开始削减毛利低、销量不确定的手机项目。这意味着内存危机正在引发行业深度洗牌,实力较弱的企业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小米的应对策略:保供为先,结构升级

面对供应链挑战,小米展现出成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卢伟冰透露,公司已与核心供应商签订2026年全年供应协议,确保明年供应稳定。这种前瞻性布局体现了小米对行业趋势的精准预判和快速响应能力。在保供基础上,小米将通过双重策略平滑成本压力:一方面可能通过产品涨价直接转嫁部分成本;另一方面将加速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升级。卢伟冰强调,成本上涨的绝对金额对高端机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是消化成本压力的根本。

全局视野:汽车与家电业务的协同挑战

内存危机只是小米面临的挑战之一。在汽车业务方面,尽管前三季度累计交付量已达26.59万辆,并提前完成全年35万辆目标,但卢伟冰预计2026年汽车业务将“非常有挑战”,毛利率可能下滑。这一预期基于两方面判断:明年汽车厂家将面临购置税补贴政策减半的影响;同时汽车行业玩家众多,产业仍处早期阶段,需要经过激烈竞争才会收敛。与此同时,小米的家电业务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卢伟冰表示海外市场空间巨大,计划2026年大力拓展。在新加坡等市场的高端门店已验证小米生态模式在海外高端市场的接受度。

深层次思考:小米的生态韧性考验

卢伟冰的表态揭示出小米正从单一产品思维向生态协同思维转变。面对内存成本上升,小米不仅考虑短期应对,更着眼于长期生态布局。公司推出的智能家居未来探索方案「Xiaomi Miloco」,探索大模型驱动全屋智能生活,正是这一战略的体现。小米拥有全球最多的智能设备连接(已超10亿)和“人车家全生态”场景,这为AI技术落地提供了独特优势。当行业普遍面临成本压力时,生态系统的协同效应可能成为小米的差异化竞争力。

随着2026年的临近,小米在卢伟冰的带领下已做好“过冬”准备。供应链的提前布局、产品结构的高端化转型、汽车与家电业务的海外拓展,共同构成小米应对行业变革的多维策略。在AI引发的产业重构中,企业的竞争已从单一产品维度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的韧性较量。小米能否凭借其“人车家全生态”优势,将当前的成本压力转化为未来发展的新动能,将决定其在下一轮行业洗牌中的位置。

数据来源和参考文献:

凤凰网  小米卢伟冰:已签2026年内存供应协议 可能通过涨价应对成本上升  2025-11

公众号·科创日报 卢伟冰:小米汽车明年“非常有挑战”   20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