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标准化时间表正式敲定:预计2030年左右开始部署

北京举行的2025年6G发展大会传来重大消息,制定全球移动通信标准的国际组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已正式启动6G网络架构、无线空口和安全技术等研究项目,形成了清晰的6G标准化时间表和技术路线图。这意味着全球6G研发进入新阶段。3GPP方面介绍,当前6G技术研发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关于6G服务需求的研究已完成77%,涵盖人工智能集成、计算、感知等方面的架构研究正在积极推进。

全球协作加速,6G时间表达共识

随着3GPP正式公布6G标准化时间表,全球6G发展进入有序推进的新阶段。根据规划,2025年至2027年将完成6G技术研究阶段,首个版本的技术规范将于2029年3月定稿。业界普遍预计,6G网络将在2030年左右开始正式部署。到2040年,全球6G连接数有望突破50亿大关,占全球移动连接总数的一半。这一时间表为各国政府和产业界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中国在6G布局上表现积极。我国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6G技术试验,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试验任务,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这种持续投入为中国在6G标准制定中赢得了话语权。

性能飞跃:6G将实现5G的十倍提升

6G将带来通信能力的质的飞跃。业内普遍认为6G通信能力将达到5G的10倍以上,用户体验速率有望实现100至200Gbps,峰值速率可突破Tbps级别,端到端时延将控制在1毫秒以下。这些性能指标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升,更将开启全新的应用场景。6G将支持沉浸式通信、极高可靠低延迟通信、海量连接通信等5G三大场景的升级,并新增泛在无缝连接、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集成感知与通信等创新场景。太赫兹通信、可重构智能表面、分布式MIMO等新技术将成为6G的关键支撑技术。

AI与6G深度融合:网络架构迎来重构

6G最显著的特征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中国正推动构建智能体协助网络、网络运行智能体、原生智能体网络等6G系统架构,构建AI即服务的网络能力。推进组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6G将扩展移动通信能力的边界,使无处不在的AI服务与生态系统成为可能”。这一愿景揭示了6G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的本质区别。在6G网络中,AI不再是外部应用,而是成为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AI将赋能6G实现自主优化、自主修复和自主决策,大幅提升网络效率和可靠性。这种深度融合也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如AI模型的安全性、数据隐私保护等挑战。

全球竞争格局:中国占据专利优势

在6G研发的全球竞争中,中国已取得显著优势。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占比达60%;6G相关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总量的40.3%,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指导成立了IMT-2030(6G)推进组,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等研究成果,组织对通感一体化、无线AI等6G关键技术开展测试验证,加速技术成熟。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加强与欧盟、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在6G领域的交流合作。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有助于推动全球形成统一的6G标准,避免市场碎片化。

安全与可持续性:6G发展的双重挑战

随着6G研发的深入,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成为不可忽视的挑战。6G网络将面临新型安全威胁,需要从设计阶段就将安全考虑纳入其中。专家提出了“智能可信网络”的构想,通过“安全即设计”理念,构建从设备认证到应用层交互的全过程动态验证机制。特别是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抗量子加密技术将成为6G安全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性同样是6G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6G网络需要更高的能源效率,避免因性能提升而导致能耗大幅增加。通过AI驱动的智能节能技术、新型材料和新架构,6G有望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6G标准化时间表的明确,为全球通信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从2025年研究启动到2030年商用部署,未来五年将是6G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的关键时期。

6G将实现通信与感知、计算、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到2040年,当全球超过50亿设备接入6G网络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将发生革命性变化。随着6G研发的深入,一个全新的智能数字时代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