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掀起AI芯片突围战,苏姿丰透露多家“OpenAI规模”客户排队购买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继与OpenAI达成合作后,目前有多家规模相当的客户正排队购买AMD的AI芯片。这一表态来自11月7日举行的AMD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苏姿丰面对投资者关于客户集中度风险的提问时表示,公司正在规划与多家“OpenAI规模”客户合作,以建立更广泛的客户基础。

合作规模与战略意义

AMD与OpenAI的合作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市场战略的重要里程碑。这项合作预计将产生1000亿美元的收入,为AMD打开了主流人工智能市场的大门。苏姿丰强调:“与OpenAI的合作意义重大,并提高了其他客户的兴趣和参与度。”这一表述揭示了OpenAI合作产生的辐射效应——行业头部客户的背书为AMD带来了更多商业机会。在AI芯片市场被英伟达主导的背景下,AMD的战略定位日益清晰:不做英伟达的复制者,而是通过差异化竞争赢得市场空间。

产品路线图与技术布局

AMD的自信源于其清晰的产品路线图和技术布局。Instinct MI450系列被视为缩小与英伟达差距的关键产品,预计将于2026年下半年推向市场。苏姿丰透露,Instinct MI355系列已经开始提高产量,强劲势头将持续到2026年。这一过渡期产品布局确保AMD在MI450系列上市前仍能保持市场存在感。
值得注意的是,AMD正“加倍押注”AI芯片,不仅在架构上改进,还在能效和机架级配置方面持续发力。这种全面技术优化体现了AMD对AI计算全栈解决方案的重视。

客户多元化的战略考量

面对投资者对客户集中度的担忧,苏姿丰明确表达了多元化战略。她表示,AMD正积极规划与多家规模与OpenAI相当的客户合作,以“确保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从而减轻客户集中度风险”。这一战略考量十分必要。到2027年,AMD数据中心AI业务年收入目标为“数百亿美元”。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显然不能依赖单一客户。AMD的供应链设计旨在同时支持多个大规模客户,避免对单一客户的过度依赖。这种多元客户策略不仅降低风险,还能加速AMD在不同AI应用场景的技术积累。

短期挑战与市场预期

尽管长期前景看好,AMD在短期内仍面临挑战。第三季度传统服务器CPU业务的增长甚至略微超过了AI芯片部门。这一现象与市场将AMD视为“下一个英伟达”的预期形成鲜明对比。资本市场对AMD的AI故事也表现出复杂反应。在第三季度财报公布后,尽管业绩超预期,AMD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超3%。这表明部分投资者对AMDAI业务增长速度持有疑虑。苏姿丰在电话会上频频面对分析师关于AI芯片增长何时才能“真正爆发”的追问。市场期待的不仅是远景规划,更是清晰的短期增长路径。

生态建设与差异化竞争

AMD意识到,在AI芯片市场实现真正突破,硬件性能只是基础,软件生态才是关键。AMD通过开放的ROCm生态体系,为客户提供更灵活的选择。与英伟达的CUDA生态竞争,AMD选择了开放路线。公司近期发布了ROCm 7,在训练与推理性能上取得显著进步,并获得了Hugging Face等开发者的支持。这种“性能+开放”的双重价值主张,正在部分客户群中产生共鸣。随着AI计算需求日益多样化,市场可能需要更灵活的选择,这为AMD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机会。

AI芯片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重塑。随着多家“OpenAI规模”客户表达合作意向,AMD有望在2026年下半年MI450系列上市后迎来增长加速点。英伟达与AMD的竞争,将推动整个AI芯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化。当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新石油,多元竞争格局才是推动行业持续创新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