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Q4财报解读:营收增长净利转亏 下季度展望乐观
- 科技快讯
- 4天前
- 39热度
2025年11月6日,高通发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呈现“营收增长、净利润转亏”的复杂局面。本季度营收达1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但受一次性税收支出影响,净亏损31.1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29.2亿美元净利润形成反差。若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实则增长7%至32.57亿美元,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稳健。这份“冰火两重天”的财报,折射出高通在半导体行业周期波动中,从传统通信芯片巨头向AI与多元化市场突围的战略决心。
亏损真相:税务因素扰动下的业务韧性
高通本季度净亏损主要源于一项57亿美元的一次性税收支出,与美国新税法相关。若剔除该非经营性因素,其调整后每股收益达3美元,远超市场预期的2.88美元,营收亦高出预期近5亿美元。这种“表面亏损、实质增长”的矛盾,凸显了财务数据背后的真实经营状态。从全年数据看,高通2025财年营收442.84亿美元,非GAAP净利润132.98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进一步证明其基本面的稳固。
业务板块的多元增长更强化了这一判断。手机业务营收69.6亿美元,同比增长14%,仍是压舱石;汽车业务以17%的增速跃升至10.5亿美元,成为增长最快板块;物联网业务营收18.1亿美元,稳中有进。三大引擎共同推动QCT部门收入达98.2亿美元,同比增长13%,显示高通已初步摆脱“单靠手机芯片”的依赖症。

增长逻辑:汽车与AI如何重塑估值体系
高通本季度的乐观展望,深层支撑来自其在AI与智能汽车领域的卡位。对于2026财年第一季度,公司预计营收118亿-126亿美元,中值122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的116.2亿美元。这一信心建立在其技术转型的关键节点上:一方面,高通AI200芯片计划于2026年上市,AI250芯片将于2027年推出,直接对标英伟达的“全机架系统”,进军高端AI训练市场;另一方面,汽车数字化浪潮中,高通座舱芯片已搭载于多家车企新款车型,其“芯片+连接+生态”组合拳正打开增量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高通在失去苹果调制解调器订单前,已通过多元化布局构建防御网。财报显示,非手机业务营收占比升至约30%,汽车业务连续多个季度双位数增长。这种转型恰好顺应了边缘计算需求爆发趋势——随着AI应用从云端向终端扩散,高通在手机、汽车、XR设备等领域的芯片平台,正成为边缘AI的核心载体。
挑战与机遇:高通如何应对行业变局
尽管业务多元化进展顺利,高通仍面临严峻挑战。在AI芯片领域,英伟达占据绝对领先地位,AMD亦加速追赶,前者年内股价上涨45%,而高通同期涨幅为17%。此外,半导体行业库存调整压力持续,部分客户采购仍显谨慎。
然而,高通的机遇在于技术融合趋势。其骁龙芯片在手机端积累的AI算力,正通过“统一技术路线图”平移到汽车、物联网等领域。例如,车载芯片Snapdragon Ride Flex整合座舱、驾驶辅助功能,降低车企研发成本;针对XR设备的AR2芯片则支持多模态AI交互。这种“横向扩展”策略,相较于英伟达专注数据中心、AMD主攻PC市场的垂直路径,更具场景适应性。

未来展望:从“连接”到“计算”的战略升维
高通CEO克里斯蒂亚诺·阿蒙的布局已超越传统通信边界。在财报会议中,他强调AI模型小型化与终端侧部署的潜力,这与公司近期推出的AI芯片路线图形成呼应。短期来看,手机业务仍将受益于5G普及与新兴市场换机潮;中长期则依赖汽车智能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与元宇宙硬件VR/AR设备的爆发。市场对高通的重新估值或许刚刚开始。
当前其市盈率约15倍,远低于英伟达等AI概念股,若AI200系列芯片能打破英伟达在训练市场的垄断,或汽车业务持续保持20%左右增速,高通的估值体系有望重构。投资者需关注两大信号:一是2026年AI芯片量产后的客户反馈;二是汽车业务能否在2026财年突破50亿美元营收关口。
高通的Q4财报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半导体产业转型期的复杂光谱。表面亏损掩盖不了主营业务的韧性,而汽车与AI业务的亮眼表现,正推动这家通信巨头完成从“连接管道”到“算力供应商”的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