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点火:人形机器人完成百米火炬传递,5G-A技术创造历史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城同步启动。与往届不同,本次火炬传递首次实现“三地联动、四城同传”的组织形式。在深圳站,一位特殊的“0号火炬手”成为全场焦点——人形机器人“夸父”手握重达1.6公斤的火炬,以高度拟人的奔跑姿态,完成了第二棒与第三棒之间的百米传递任务。这是全球首次由人形机器人参与并独立完成火炬传递。

 机器人火炬手的精彩亮相

11月2日上午9时,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深圳市莲花山公园举行。在深圳市民中心至莲花山公园路段,人形机器人“夸父”作为特殊火炬手亮相。“哇,是机器人,好酷”、“它举着火炬跑得好稳”——现场观众的赞叹声此起彼伏。这位机器人火炬手的表现堪称完美,在没有技术人员陪跑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起步、奔跑、挥手、交接等一系列动作。“夸父”是乐聚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此次任务中,它首次摆脱了对传统手持遥控器的依赖,在商用无线网络下,实现了全程自主奔跑。从接到任务到正式传递,研发团队仅有约一个月时间,且未对“夸父”本体进行任何特殊硬件改造,其形态与日常应用版本完全一致。

 

三大技术突破支撑创举

“夸父”成功完成火炬传递的背后,是三大核心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动态运动控制技术的升级让“夸父”的奔跑更具“人性化”。研发团队对运动控制算法进行了重要升级,重点提升了奔跑时的“黏性”与动态性。新一代算法让机器人在迈步、摆臂等动作上更接近人类跑步的自然流畅感,从迈步幅度、摆臂节奏到身体重心的转移,都高度拟人。负重平衡技术的优化解决了手持火炬奔跑的挑战。1.6公斤的火炬对机器人手臂及整体重心控制提出很高要求。

团队通过优化负载算法,解决了持炬奔跑时可能出现的重心偏移问题。即使在斜坡路段,“夸父”也能自主感知地形,实时调整关节姿态,保持步履稳健。5G-A技术的全面支撑实现了远程精准控制。中国移动对传递沿线20余个站点进行了系统优化,实现了上行速率稳定在15-20Mbps、时延20ms的通信保障。5G-A低延时、高带宽的特性,使得技术人员可以远程实时操控机器人,无需现场陪跑。

智能通信网络的关键支撑

5G-A网络为“夸父”顺利完成火炬传递提供了关键通信支撑。中国移动研究院副所长曹蕾表示,5G-A技术赋能机器人火炬手实现了三大根本性跨越。是距离突破。5G-A凭借其连续无缝的泛在网络覆盖,让机器人实现了在真实街区环境下的长距离、大范围自主移动。是传输的稳定和快速。5G-A能构筑一条可按需灵活调配的“宽带高速公路”,保障了海量感知数据的稳定、流畅传输。是智能和精准。5G-A能将端到端时延降至毫秒级,这使得云端大脑能够对机器人实现精细控制,如精准避障、平稳持握火炬等。华为提供了多项5G-A解决方案,如全频段M-MIMO、超大广角架构和新型天线材料,助力运营商提升网络质量。

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的成功示范

“夸父”作为机器人火炬手,展示了同一机器人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泛化能力。乐聚机器人副总裁柯真东透露,从接到任务到正式传递仅1个月时间,团队未对“夸父”本体进行任何特殊硬件改造。“夸父”的日常应用版本无需改动即能适应火炬传递任务,证明了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复杂场景应用的成熟度。此次火炬传递是对未来产业应用的重要验证。在电力巡检、高温作业等危险或特殊环境中,人形机器人可借助5G-A实现远程替代作业,为“无人化”作业场景提供技术支持。

截至2025年10月,全国5G-A套餐用户规模已超4500万,中国移动已在超过330个城市实现了全球最大规模的5G-A商用部署。人形机器人正从“未来进行时”加速变为“现在进行时”。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看到的将不只是舞台上走秀的单个机器人,而是在智能工厂、应急现场、家庭环境场景中工作的机器人伙伴。深圳作为5G-A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拥有从AI芯片、传感器到整机制造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为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夸父”传递的不只是火炬,更是一种即将普及的科技生产力形态,为未来打开了无限可能。

 数据来源和参考文献

羊城晚报  全球首款 人形机器人“夸父”单臂负载1.6KG火炬、以高度拟人的奔跑姿态圆满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