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印度制造”真相:关税策略下的供应链困局
- 数码
- 2小时前
- 3热度
8月5日消息,据9to5mac报道,当下苹果在美国销售的多数iPhone虽在印度组装,可业内专家直言,这不过是苹果应对关税的权宜之计,并非真正的供应链转移。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过往两个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提及,美国市场的iPhone由印度“供应”。此言论一出,外界纷纷猜测苹果正在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然而,这看似“印度制造”的表象,实则暗藏玄机。
《苹果在中国》一书作者、资深苹果观察者帕特里克・麦吉近日撰文揭开真相:所谓的变化仅仅是“最后组装”环节的转移,苹果背后庞大的供应链依旧深深扎根于中国。麦吉指出,这些在印度组装的iPhone,和以往每一部一样,都高度依赖以中国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中国拥有极为复杂、高效且成本高昂的工厂网络,每年涉及多达300万名工人,iPhone的1000个零部件在这里完成加工、制造、激光焊接、模塑、成型、蚀刻和组装等一系列工序。完成零部件生产后,产品才出口到印度,由数万名工人进行最终组装和包装。
麦吉强调,苹果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并未改变,若要真正实现转移,不仅需要数年时间,耗费数百亿美元,还可能引发与北京方面及中国消费者不必要的摩擦。目前,印度“制造”iPhone主要是为了规避莫迪针对中国的关税(面向印度市场)以及特朗普针对中国的关税(面向美国市场)。
无独有偶,上个月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也发文指出,在“印度制造”的名义下,印度实际上只是进行零件组装,并非真正的制造。从iPhone到电视,众多产品皆是如此,零件多来自国外,印度只是简单拼凑。
不过,这种权宜之计虽目前运转良好,却并非毫无风险。就在今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在社交媒体宣称,将因另一项争议对印度加征关税。印度政府迅速回应,称该关税计划“不合理且不正当”。这一事件无疑给苹果的“印度组装”策略蒙上了一层阴影。一旦印度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升级,关税政策发生变化,苹果在印度的组装成本可能大幅上升,甚至可能面临产品无法顺利进入美国市场的困境。
苹果的“印度制造”iPhone,看似是供应链布局的重大调整,实则是在关税压力下的无奈妥协。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苹果的供应链未来走向依旧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