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影像赛道生变:1英寸大底主摄渐成”过去式”,厂商集体转向长焦与暗光赛道
- 数码
- 2天前
- 15热度
7月31日,知名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称,除华为外,主流手机品牌的旗舰机型正在集体"抛弃"1英寸主摄方案。据透露,目前Pro版旗舰普遍回归常规超大底传感器,而Ultra版中也仅剩一家品牌坚持采用1英寸主摄。这一趋势标志着手机影像竞赛正式进入新阶段——厂商的战略重心正从"底大一级压死人"的硬件堆料,转向长焦性能与暗光表现的全方位优化。
曾几何时,1英寸传感器被视为影像旗舰的"入场券"。从2022年小米12S Ultra首发索尼IMX989开始,OV50H、LYT900等1英寸大底相继登场,掀起手机影像的"底大"竞赛。然而技术迭代揭示出其局限性:虽然1英寸传感器(如IMX989)拥有1.6μm单像素尺寸和f/1.9大光圈,但动态范围表现反而不及部分1/1.3英寸传感器(如OV50K)。更关键的是,其巨大的模组体积导致镜头凸起严重,影响机身设计与握持体验。
唯一例外是华为Pura 80系列。据悉,其定制版1英寸主摄通过RYYB滤光阵列和超聚光镜群技术,实现了比公版传感器更强的进光量与信噪比,这或是其坚持该方案的核心原因。
新战场:长焦与暗光的"软硬协同"
随着主摄规格趋同,厂商开始将资源倾斜至新赛道:
暗光长焦成为突破点:vivo X200系列搭载的"夜视长焦"支持f/1.75超大光圈,OPPO Find X8 Ultra则通过双模变焦实现"长焦夜视仪"效果。
AI算法深度介入:小米与徕卡联合调校的"夜枭算法3.0"可智能识别夜景人像与建筑,华为的XD Fusion则针对长焦画质进行像素级优化。
全链路系统适配:ColorOS和OriginOS已实现从传感器到显示端的全流程AI降噪,大幅提升暗光视频的成片率。
行业转向背后的逻辑
多位产业链人士指出,这一转变源于用户需求的变化。第三方数据显示,超70%的旗舰机用户更关注"远摄清晰度"和"夜景纯净度",而非单纯的传感器尺寸。此外,1英寸模组成本高达常规传感器的3倍,但体验提升边际效益递减。正如某品牌产品经理所言:"现在比的是谁能把月亮拍出层次感,而不是谁能塞下更大的CMOS。"
可以预见,2025年的手机影像竞赛将呈现"主摄趋稳,长焦争锋"的格局。当硬件军备竞赛接近天花板,软件算法与场景化体验的较量,或许才是决定下一代影像旗舰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