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尾款支付争议:流程细节待优化,用户体验需重视
- 热点
- 3小时前
- 8热度
近日,社交平台上关于小米汽车尾款支付的争议引发广泛关注。多名网友爆料,在购买小米汽车时遭遇“车辆未交付却被要求提前支付尾款”的情况,若拒绝支付,还可能面临订单取消、定金不退的风险。这一系列问题,不仅让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购车流程产生质疑,也为其品牌口碑建设敲响了警钟。
争议频发,用户反馈集中
自2024年底起,社交平台上便不断有用户提及小米汽车尾款支付的问题。有用户订单显示提车时间还有数月,销售却催促支付尾款,否则订单可能被取消;还有用户因未及时支付,订单被顺延,需重新排队等待交付。更有甚者,订单因未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被标注为“违约”,5000元定金面临被扣风险。
多数用户反馈集中在“车辆到店后被要求先付尾款再验车”这一环节。部分用户质疑付款流程的合理性,称车辆尚未验车,销售就要求先支付全款,否则无法进入交付排队序列。还有极端案例显示,车辆尚未下线,销售就要求立即支付尾款,否则定金不予退还,这引发了对合同条款是否为“霸王条款”的质疑。
此前,杭州一位用户在2024年4月订购小米SU7某款车型,支付定金后原计划当年7月提车。然而,2024年12月小米以“工厂备料需求”为由要求其7日内支付尾款,支付后却被告知需重新排队,交付时间延长至2025年4月,最终尾款被退回,订单状态反复变更,用户对交付管理能力严重不满。今年5月,一位博主透露有车主订单显示需等待三个月,销售仍要求立即支付尾款,用户曝光后小米态度转变,从“定金不退”转为协商保留订单。
客服回应模糊,协议条款存疑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致电小米汽车客服。客服确认存在“车辆下线后通知支付尾款”的流程,但对于是否允许验车后再付款这一关键问题,并未给出明确答复。对于“车辆未下线即要求付款”的极端情况,客服表示“需以交付专员的具体通知为准”,未直接否认该情况存在的可能性。关于提前付款后若发现质量问题的处理,客服仅强调“提车时可现场检查”,未说明具体解决机制。
根据《小米汽车购买协议》,用户收到付款通知后7个自然日内需支付全部剩余款项,未按期支付或拒绝支付构成根本性违约,小米汽车有权取消订单、不退定金。付款通知发送后,用户以各种理由拖延或拒绝付款的后果及风险自行承担。而且该条款是购车过程中“必须要同意”的,否则无法完成购车流程。但有趣的是,此前小米汽车发布的《小米SU7答网友问》中曾明确提到尾款可分多笔支付,且支持在交车时支付。
行业对比凸显流程差异
对比行业内的其他车企,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品牌普遍允许用户在验车后支付尾款,且明确将“车辆到店”作为付款的前提;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则多采用“首付+提车时结清尾款”的模式,尽可能减少消费者的资金占用风险。相比之下,小米汽车的尾款支付流程显得不够合理,与行业普遍做法存在差异。
优化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小米汽车近期交付量正快速攀升,8月1日雷军披露,2025年7月小米汽车交付量突破3万台。在市场表现亮眼的背景下,交付流程的细节争议更显关键。高销量意味着用户基数扩大,任何流程瑕疵都可能被放大。
对于小米汽车而言,当前正处于产能爬坡与品牌口碑建设的关键阶段。优化交付流程不仅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必要举措,更是维护品牌信任的重要一环。具体来看,需在购车协议中明确“车辆到店”作为付款的前提条件,增设验车后付款的选择权;在APP等签约渠道显著提示付款节点与权益保障措施,避免因条款晦涩导致消费者误解;同时建立独立于销售体系的客服反馈通道,确保用户的合理诉求能得到及时响应。汽车作为高价值消费品,“先验车再付款”的流程更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也更能保障用户权益。小米汽车应重视这些问题,尽快优化流程,以提升用户体验,维护品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