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称支持脑机接口等新技术进入临床并收费
- AI
- 2天前
- 17热度
7月31日,央视新闻带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为大力支持药品和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国家医保局积极行动,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同时新增100多项与医疗新技术相关的价格项目,从多个方面为医药创新领域带来利好,助力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在医疗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力量。然而,新技术从研发到临床应用,往往面临着收费通道不畅、收益回报慢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的积极性。国家医保局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从立项、定价等关键环节入手,畅通新技术的收费通道,为满足临床急需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收益回报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已公布的30批立项指南新增涉及新产品新设备的价格项目多达100多项,基本形成了“价格立项与技术创新并行”的良好格局。这一格局的建立,意味着医疗新技术在获得价格立项方面有了更清晰、更便捷的路径,能够更快地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患者带来福音。
以神经系统类立项指南为例,统一设立了“脑机接口置入费”“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脑机接口技术作为一项前沿科技,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此前,由于缺乏明确的价格项目,即使技术成熟获批进入临床,也难以快速实现收费和推广应用。如今,有了这些价格项目,脑机接口技术一旦成熟获批,就能迅速进入临床应用并收费,大大缩短了新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时间周期,让更多患者能够尽早受益于这一创新技术。耳鼻喉类立项指南也有贴心举措,统一设立“人工耳蜗植入费”“发音装置安装费”等价格项目。对于听力障碍患者来说,人工耳蜗植入和发音装置安装是恢复听力和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些价格项目的设立,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相关治疗,帮助更多患者“听得见、说得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类立项指南同样亮点十足,统一设立“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等价格项目。质子放疗和重离子放疗是高端医疗技术,具有精准、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此前由于价格项目不明确,临床转化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现在,通过设立专门的价格项目,促进了这些高端医疗设备的临床转化应用,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更先进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