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半年报:量质齐升,活力奔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半年报勾勒出一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景图: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以强劲动能实现历史性突破——汽车产销首次双双突破15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增幅高达12.5%和11.4%,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

内需引擎强劲,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显著回暖,核心支撑来自“以旧换新”政策的有力推动:

政策效应凸显: 商务部数据显示,自2024年政策实施以来,补贴申请量已破千万份,2025年仅前5个月申请量即达412万份。

内销稳步增长: 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1257万辆,同比增长11.7%,其中乘用车内销1095万辆(增长13.6%),新能源乘用车内销587.8万辆(激增35.5%)。

企业受益显著: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表示,政策东风助力其上半年交付量达22.17万辆,同比飙升155.8%,消费者如杭州林先生得以在配置升级的同时,实现购车成本下降。

向“内卷”宣战,行业生态持续优化

针对价格混战、账期拖长、虚假宣传等行业顽疾,中汽协牵头推动一系列整治措施落地生根:

自律倡议密集出台: 3月规范数据发布,叫停“周榜单”;4月约束驾驶辅助过度宣传;5月发布重磅倡议,剑指无序价格战。

实质性承诺推进: 17家主流车企率先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切实维护供应链稳定与供应商权益。

长效机制构建中: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强调,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和谐”的产业生态。

合资转型提速,本土研发主导未来

主流合资企业加速推进“本土化2.0”战略,转型成效初显:

研发自主权深化: 上汽通用已实现本土产品100%自主定义开发,依托如泛亚技术中心投资上亿的先进试验室(可模拟零下40℃及国内600多种路谱),其“逍遥”超级融合架构即将搭载于别克高端新能源车型。公司连续3季度盈利,目标2026年新能源占比超50%。

角色根本转变: 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指出,在丰田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下,“中国工程师从‘图纸翻译者’变为‘蓝图绘制者’”,其首款纯电SUV铂智3X上市3个月订单近3万辆。

融合创新模式: 东风日产打造“全球+本土”研发新模式,强调整合中国资源与技术,加速智能电动化转型。

出海势不可挡,全球合作深化

中国汽车国际化步伐铿锵有力,合作模式不断创新:

出口量质齐飞: 上半年汽车出口308.3万辆(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暴涨75.2%,新能源乘用车占101.1万辆(增长71.3%)。中国品牌新能源车海外市场份额从2021年1.8%跃升至今年前5月的12.7%。

奇瑞领跑海外: 奇瑞上半年出口超55万辆,增长3.3%,董事长尹同跃强调“争取全球合作伙伴,实现共赢”是国际化核心原则。

创新合作升级: 雷诺中国与杭州机构设立新能源产业基金,董事长苏伟铭称此合作“突破传统模式,共育开放式生态”。地平线公司则与博世、电装等国际巨头深化战略合作,联合出海提供智驾服务。

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质变时刻。产销跃升1500万辆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当政策红利转化为市场动能,当“内卷”乱象让位于行业自律,当合资企业突破研发壁垒,当中国新能源车加速驶向全球——这场由“量”到“质”的飞跃,恰是中国制造向产业链顶端攀升的生动写照。付炳锋的判断揭示未来方向:“深度融入全球市场,是产业大势所趋。”中国汽车的故事,正在重写全球产业版图。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