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X9超级增程:1602km续航背后的“家庭出行自由”密码
- 汽车
- 3天前
- 18热度
在新能源车市场陷入“续航内卷”的2025年,小鹏X9超级增程以1602km综合续航横空出世。这个数字远超理想L9(1412km)、问界M9(1402km)等竞品,甚至让部分燃油七座车汗颜。但若仅将目光聚焦于续航数值,或将错过这场技术革命背后的深层逻辑:家庭用车的终极目标不是参数竞赛,而是让每一次出行都无需妥协。
续航突破:从“数字游戏”到“真实场景”
1602km的综合续航,本质是一场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打击。根据《2025中国家庭出行调研》,90%的跨城出行需求集中在500-1500km区间,而传统燃油车每公里油费约0.6元,X9超级增程的馈电油耗仅6.4L/100km(折合油费约4.3元/公里),长途出行成本直降30%。更关键的是,其搭载的63.3kWh电池支持800V+5C超充,10分钟补能313km,彻底改写“充电焦虑”的定义——北京至南京的1200km行程,仅需中途充电1次(10分钟)即可完成。
但小鹏的野心不止于此。通过AI算法优化,系统能预判用户行程并动态分配油电:早高峰通勤优先纯电(CLTC纯电续航452km),周末长途自动切换增程模式。这种“无感切换”技术,让家庭用户无需在充电桩前焦虑,也无需为续航数字的“虚标”买单。

空间革命:MPV形态的“中国式智慧”
作为首款增程式MPV,X9的尺寸(5316×1988×1785mm,轴距3160mm)与63.3kWh电池的组合堪称“空间魔术”。其第二排独立座椅支持“零重力”模式,配合820mm腿部空间,让身高180cm的乘客也能翘起二郎腿;第三排座椅放倒后可形成1.3米纯平空间,婴儿车、露营装备轻松收纳。这种设计智慧,源自对中国多孩家庭的深度洞察——七座车不应是“将就”,而应是“享受”。
更值得称道的是细节处的豪华感。穹顶星轨氛围灯、AI航空阅读灯、AR-HUD等配置,将科技感与实用性融合。例如AR导航将路线信息投射至前挡风玻璃,驾驶员无需低头即可获取信息;AI语音助手能识别方言指令,解决“爷爷奶奶操作难”的痛点。这些设计背后,是小鹏对“家庭出行”场景的极致打磨。
技术博弈:增程路线的“中国式突围”
在纯电与插混的路线之争中,小鹏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路径。X9的“63.3kWh电池+60L油箱”组合,既保留了纯电驾驶的静谧与平顺,又通过增程器消除里程焦虑。其1.5T增程器热效率达42.5%,WLTC馈电油耗仅6.4L/100km,比同级插混车型低15%。这种“双保险”策略,精准切中家庭用户的矛盾心理:既渴望纯电的驾驶体验,又担心长途出行的不确定性。

从产业视角看,X9的诞生标志着增程技术从“过渡方案”向“主流选择”转型。其搭载的800V高压平台与5C超充技术,将充电效率提升至传统增程车型的3倍,推动行业基础设施升级。正如汽车分析师丛杰所言:“当增程车能实现450km纯电续航,它就不再是‘燃油车替代品’,而是新能源生态的新基建。”
市场启示:价格与价值的“再平衡”
30.98万元的起售价,让X9超级增程成为30万级唯一续航超1600km的大七座车型。相较于腾势D9(31.98万起,续航740km)、岚图梦想家(32.99万起,续航700km),X9以更低价格提供更高价值,直击家庭用户的“性价比焦虑”。这种“高配低价”策略,本质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回应——用户不愿为品牌溢价牺牲实用价值。但挑战同样存在。增程车型长期面临“馈电油耗高于插混”的质疑,X9需用真实能耗数据证明自己;此外,如何将AI智能座舱、后轮转向等配置转化为用户感知价值,将是营销关键。毕竟,在新能源市场,技术领先只是起点,赢得人心才是终局。
当何小鹏说“重新绘制中国家庭出行半径”时,他或许已预见:X9超级增程的真正对手不是其他车企,而是用户心中对“理想出行”的想象。在这个“家”的概念不断被重新定义的时代,一辆能装下三代人行李、陪伴他们穿越山海的车,早已超越交通工具的范畴,成为情感连接的载体。
数据来源和参考文献:
科技Nice 小鹏X9超级增程版:63.3kWh“六边形战士”登场,10分钟补能313km 202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