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举行的发布会上 北京星川科技宣布全球首套HEV高功率半固态电池量产
- 科技快讯
- 43分钟前
- 3热度
本月26日,北京星川科技、山形大学下一代电池研究室及其产业化公司BIH在日本联合宣布,三方共同研发的全球首套面向混合动力汽车的高功率半固态电池已成功实现量产。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意味着半固态电池首次正式进军混合动力领域,更展示了中日两国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创新合作模式的巨大潜力。
技术突破:半固态电池的混合动力适配
此次量产的半固态电池采用了独特的凝胶状电解液和聚合物膜隔膜设计,电池规格120mm×65mm×12.7mm,每96个电芯即可满足一台HEV的需求。与传统的液态锂电池相比,这种半固态结构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通过将电解液半固态化处理,有效降低了高温环境下电解液引燃的风险。该电池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尤为出色。在-40℃的极寒环境中,电池依然保持良好的离子传导性,确保了混合动力汽车在寒冷地区的稳定运行。山形大学专任教授森下正典研发的“半固态电池”采用了将下一次锂电池所用电解液半固态化的技术,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安全性,更因可沿用现有制造工艺,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

量产优势:兼容性与成本控制的完美平衡
此次量产的技术突破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其高度可行的量产方案。该型半固态电池可直接利用现有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制造,这一特点大幅降低了产业化的门槛和成本。北京星川科技将独家生产该型半固态电池,并目标在未来5年在中国市场实现26万辆的搭载规模。这一明确的市场规划,显示了企业对产品前景的充分信心。北京星川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兼副总经理岸田郁夫指出:“在保持原有生产效率的同时,半固态化技术既提升了安全性又扩大了适用温度范围,其市场竞争力非常突出。” 兼容现有产线的特点使得这款半固态电池无需投入全新的生产线,改造费用远低于全固态电池所需的全新设备投入,为企业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技术升级路径。
市场前景:HEV领域的技术革新
搭载这款半固态电池的混合动力车预计将于2026年春季起由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发售。北京汽车将成为首批采用该电池的中国汽车制造商。这款高功率半固态电池的问世,为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技术选择。其高功率特性特别适合HEV频繁充放电的使用场景,为混合动力技术提供了更为安全、稳定的动力来源。从整个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来看,此次量产标志着半固态电池技术从纯电动领域扩展到了混合动力领域,展现了技术应用的多元化可能性。在全球半固态电池竞争版图中,中日企业的此次合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国际化合作路径,不同于上汽与清陶、蜂巢能源等国内企业的独立发展路线。

产业意义:半固态电池的阶段性突破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此次半固态电池在HEV领域的技术突破具有多重意义。从技术成熟度来看,半固态电池作为全固态电池的过渡方案,已经率先实现了商业化落地,而全固态电池仍面临材料成本高、界面阻抗问题、生产工艺复杂等挑战。从供应链安全角度,半固态电池的量产有助于缓解车企对电池供应安全的忧虑。正如主流车企纷纷开始自研自产动力电池以掌握核心技术、平抑成本,半固态电池的多元化技术路线也为车企提供了更多选择。
从国际合作模式来看,北京星川科技与山形大学、BIH的合作模式,为中日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新范式,打破了单一企业独立研发的传统模式。北京星川科技与日本山形大学、BIH的合作,成功将半固态电池从实验室推向产业化,为混合动力汽车市场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
数据来源:
全球首次!日中企业携手实现混动力车用半固态电池量产技术 日本华文新闻
日本BIH攜手北京星川量產半固態電池 北京汽車2026年率先採用 DIGI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