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时延低至10微秒 中国联通首条空芯光纤跨境商用开启通信新纪元
- 科技快讯
- 6天前
- 38热度
中国联通近日宣布成功部署首条空芯光纤跨境商用线路,实现深圳至香港将军澳智云数据中心及香港交易所的超低时延联接,端到端传输时延降至10微秒,整体网络时延较传统方案降低32%。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空芯光纤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更意味着金融、人工智能等高时效性业务迎来革命性基础设施升级。
技术突破:空气导光如何实现“光速传输”
空芯光纤与传统光纤的根本差异在于导光介质。传统光纤依赖玻璃纤芯,光信号在石英材料中传输时会产生延迟和损耗;而空芯光纤通过反谐振结构将光约束在空气芯中传输,使光速接近真空中的理论极限,时延降低超30%。
此次中国联通采用的“GYTZ+HCF”混合架构,在深港两地间实现了空芯光纤的工程化实践。其核心优势在于:超低时延(10微秒)、超低损耗(0.05-0.1dB/km)、抗非线性效应提升千倍。这些特性使其特别适合高频交易、跨境金融等对延迟极度敏感的场景。
深港联动:金融与算力产业的“隐形桥梁”
此次空芯光纤联接的三大节点——深圳、香港将军澳数据中心、港交所,构成一条“海缆中心+数据中心+金融交易中心”的高效闭环。对于跨境金融业务,时延每降低1毫秒,都可能带来巨额交易优势。
此前,深港间传统光纤时延约1.5毫秒,而空芯光纤将其压缩至10微秒级别,相当于将交易响应速度提升150倍。这一突破不仅助力高频交易,更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数据流通、算力协同提供了物理层支撑。中国联通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空芯光纤技术延伸至中国-柬埔寨海缆等项目,进一步扩大国际网络覆盖。
产业竞速:全球空芯光纤商用格局初现
中国联通并非唯一布局空芯光纤的运营商。此前,中国移动在广东开通国内首条反谐振空芯光纤线路,中国电信也完成了100公里空芯光缆的部署。全球范围内,微软AzureFiber团队已在实验室实现0.091dB/km的衰减指标,并计划部署1.5万公里空芯光纤网络。
国内外厂商的密集布局,反映出空芯光纤在下一代通信中的战略地位。长飞公司等国内企业已实现空芯光纤的自主量产,损耗低至0.05dB/km,关键技术指标全球领先。然而,规模化应用仍面临挑战:空芯光纤成本约为传统光纤的5-10倍,且熔接工艺要求极高。

未来前景:从金融专线到6G基础的跨越
空芯光纤的应用远不止于金融领域。其低时延、高带宽特性与AI算力、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场景高度契合。研究表明,若算力网络全面采用空芯光纤,整体时延降低可等效于算力提升10%以上。更长远来看,空芯光纤有望成为6G网络的骨干技术。其传输速度接近真空光速,可支持太赫兹频段通信,为未来全息通信、元宇宙等应用奠定基础。然而,技术普及仍需解决成本、标准化和生态协同问题。当前空芯光纤单价高达数万元/芯公里,需通过规模化生产降至传统光纤的2倍以内才具备广泛竞争力。
空芯光纤的跨境商用,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数字基础设施范式变革的信号。当光信号在空气中以接近理论极限的速度穿梭,深港间的金融交易、数据同步和算力调度正悄然重构。随着成本下降和生态成熟,这条“空气信息高速公路”或将延伸至更多领域,成为数字时代看不见的基石。
数据来源和参考文献:
新浪财经 中国联通实现首条空芯光纤跨境商用 2025-11
中关村在线 中国联通建成首条空芯光纤跨境商用线 2025-11
传输组网 空芯光纤的奥秘:揭秘其必要性与工作原理 202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