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门锁三季度销量增15.4%,高端化与平民化赛道并行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门锁线上监测市场销量为143.0万套,同比增长15.4%;销额为13.4亿元,同比增长19.0%。这一数据表明,智能门锁市场保持稳健增长势头。线上市场均价达到933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1%。在整体市场扩张的同时,头部品牌效应进一步加剧,小米、德施曼、海尔、凯迪仕组成的TOP4阵营销量份额达到51.0%,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

市场分化:高端突破与平民普及同步推进

三季度智能门锁市场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一方面,3000元以上高端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4.0%。另一方面,千元以下产品占据70.1%的市场销量。高端市场的增长得益于技术创新的驱动。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华为、鹿客等头部品牌密集发布了7款新品,其中4款定价突破3000元门槛。这些产品在生物识别技术、安全防护体系和AI应用场景上均有显著升级。在平民化市场,879元的线上均价显示出智能门锁正逐渐从“高端配置”转变为“家庭安防常用品”。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为这一趋势提供了直接助力,符合条件的单品最高可享受售价20%的补贴。

技术竞赛:生物识别与AI赋能成为焦点

智能门锁行业的技术创新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2025年前三季度,掌静脉识别智能门锁线上销量同比增长195.3%,成为生物识别技术的新突破点。掌静脉识别技术通过近红外光捕捉皮下血管纹理,有效解决湿手、浅指纹等传统识别难题。生物识别技术已进入精准时代,5款三季度新品搭载了掌静脉识别功能。AI技术也深度嵌入产品基因。小米智能门锁4 Pro支持AI指纹、AI掌静脉、AI 3D人脸等多种解锁方式;萤石则推出AI交互3.0系统,包括AI语音交互、AI智能体和萤石蓝海大模型三大技术。智能门锁的竞争已从单一功能升级为全生态系统竞争。头部品牌正通过Zigbee、Wi-Fi 6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全屋智能联动,创造更具科技感的家居体验。

品牌格局:头部效应强化与细分市场竞争

三季度数据显示,TOP4品牌(小米、德施曼、海尔、凯迪仕)销量份额达到51.0%,同比增长8.4个百分点,表明市场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升。头部品牌凭借其资源优势和完善的基础款产品布局,在千元以下市场同样占据主导地位。在千元以下的细分市场中,TOP4品牌的销量份额(CR4)增长至51.1%。面对头部品牌的强势竞争,中小品牌多采取“高配低价”策略,在千元以下产品上引入如静脉识别或3D人脸识别等原本属于高端机型的配置,拉高性价比。2025年前7个月,千元以下市场在售品牌达313家,其中新品牌占比21.4%。供应链技术的成熟为中小品牌提供了生存空间。中国智能锁产业链日益成熟,规模化生产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指纹识别和物联网通信等关键技术的普及进一步降低了核心元器件的成本。

未来趋势:安全升维与生态互联

智能门锁行业正从单品智能向生态互联跃迁。三季度新品在安全防护端构建了更为全域的体系,飞利浦、萤石等品牌通过多摄方案扩展监控范围,并借助智能算法实现访客识别与异常行为监测。
2025年前三季度,双摄智能门锁在线上全渠道中的销量同比涨幅高达325.8%,反映出消费者对安全功能的重视。乐橙L10搭载的瓴洞VR全景猫眼支持双视角切换,覆盖门下、门侧及正前方区域,有效消除了视觉盲区。智能门锁行业的竞争焦点正从产品功能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头部品牌纷纷打造“安装-维保-应急”一体化服务体系,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用户粘性。

随着芯片技术的突破与AI算法的迭代,智能门锁还将在主动安防预警、跨场景服务联动等领域持续突破,为用户构建更智能、更安心的家居生活闭环。未来几个季度,智能门锁市场将继续保持双重轨迹:一方面是3000元以上高端市场的技术竞争,品牌通过掌静脉识别、AI大模型、全景猫眼等技术构建壁垒;另一方面是千元以下市场性价比竞争,中小品牌在基础功能上添加高端配置满足大众需求。两条并行轨迹将共同推动智能门锁行业向更加成熟、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数据来源和参考文献:

中研网  2025年电子门锁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025-4

智电网  2025年第三季度智能门锁新品特征:解锁优化、安全升维、AI赋能  2025-10

锁控物联 智能门锁线上均价跌破900元,千元以下占七成销量,新品牌占比高达21%  2025-9